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唐朝刘肃《大唐新语·谐谑》云:“有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来人们就用“生吞活剥”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模仿。其实,“剥”得好,也是一种创造。古往今来,不少人常把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拿来,改动  相似文献   
3.
东晋时,王文度和范荣期两位大臣,有一次一起被简文帝司马昱(yù)邀请入宫。范年龄大,但官职小;王年龄小,但官职大。将进门时,二人互相谦让,都请对方走在前面。谦让了好一阵,还是范在前,王在后。由  相似文献   
4.
写诗作文,既不能啰嗦,也不能苟简,而应力求简练。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里引有这样一首诗: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这首诗念来顺口,听来顺耳,可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句诗都有三重复的现象。像“秀才”就是“学伯”、生员”;“好睡”就是“贪鼾”亦  相似文献   
5.
表演艺术家在从事弹唱、戏曲、相声等表演艺术活动时,常不免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演出“砸锅”,而且会使自己陷入难堪。而那些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总是能处变不惊,匠心独运,巧补妙救,随机应变,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口才。下面几则趣闻对我们学习口才是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毛泽东讲话幽默诙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意味无穷。他的幽默艺术,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经常使用下面一些方法来制造幽默。1.衍名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对人的姓名加以解释、推衍、想象、发挥。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个财东,见一女子美貌多才,便附庸风雅,以诗挑逗说:“唐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是有情还是无情?”才女见他来意不善,恬不  相似文献   
8.
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在少年时代就充分表现出卓绝超凡的应对才能。1903年,他在南岸私塾邹春培先生手下读书。有一天,邹先生无理责打了一个学生。为表示对老师的不满和对同学的声援.毛泽东逃学罢课。邹先生劝他复学,父母也再三劝说。毛泽东坚持要邹先生答应今后不再无故责打学生.才同意继续上学。邹先生口头上答应,却对毛泽东的做法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9.
一线索《威尼斯》是一篇游记,而游记在写景状物时,总有一个线索问题。那么,《威尼斯》的线索是什么呢?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新版《教参》对比避而未提,而1982年版和1985年版的老《教参》则认为是“游人漫游路线”。反复、仔细地阅读课文,便会发现这种分析不合文章的实际,因为我们从头至尾,找来找去,也不见作者(游人)的行踪,看不出他先到哪里,次到哪里,接着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为了揭露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迫害进步学生的罪行,为受害学生伸张正义,在《咬文嚼字》(三)一文中,活剥曹植“七步诗”, “替豆萁伸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