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夏玮  成巧云 《时代教育》2006,(12):156-156,151
我国的刑事诉讼进程总体说来属于一种线性结构.侦查阶段作为这一结构的起始和独立阶段,在聱个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侦查程序中的证据收集状况往往决定了最后庭审的质量与结果.然而,我国现行侦查模式的两方组合式样以及侦查机关在其中所处的绝对优势地位也使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侦查阶段容易受到侵犯.笔者欲借写作本文的机会,拟在分析我国侦查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此的完善构想以期侦查程序能在查明案件事实与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在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很大的障碍;但它又确实迎合了司法机关、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普遍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发挥刑事和解的最大功效,需要在具体程序、适用范围和相关制度配套方面对之进行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3.
成巧云  王夏玮 《时代教育》2006,(12):152-153
文章首先从中国和西方国家司法解释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出发,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司法解释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司法解释的特征和主要问题作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中国现行司法解释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目前司法解释存在的包括解释主体混合、“司法立法”司法解释超越了解释的本来意义、程序性较弱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对中国目前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包括:严格规范司法解释主体、明确司法解释的权限和范围、完善司法解释的程序等诸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