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原创少儿读物的质量整体提升,少儿出版"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以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双语分级阅读·小说馆"为研究对象,探讨总结国外出版工作者在策划制作国际化少儿英语读物上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为国内出版界同仁策划同类原创选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如何在相同的空间里安置更多的人.这是摆在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难题。在以下象征未来的世界六大空中城市的设计构想中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3.
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本资源和教师榜样示范是构成学科教学主要的隐性德育因素。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发现,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偏低。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寻求恰当的德育方法、保持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是隐性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得以进一步渗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永远有多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的站台,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永远有多远?比时间多一秒就是永远。天上的星光,坚固地镶嵌在天幕上。殊不知,星星在黑暗冰冷的宇宙深处独自放着光,光从诞生的瞬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trument)问题--在用户使用行为和媒介效果两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否清晰可分?基于对二手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网络信息渠道/平台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异质性,在媒介效果上也难以作为同质化的"新媒体"或"网络媒体"一概而论。同时,门户网站在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上,更接近于传统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而非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新媒体使用及其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媒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种心理动力.是人们积极从事某种事业和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就可以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今年11月8日是第13个中国记者节。11月5日,省市新闻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永远有多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的站台,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 永远有多远?比时间多一秒就是永远。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散居者(Diaspora)的媒介消费行为出现了新的特征.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匿名性对散居者的身份建构产生着潜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围绕台湾政论节目<文茜小妹大>开展的讨论文本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电脑中介传播的互动性和匿名性对散居者的个人身份重新地方化有着重要作用,而匿名的互动环境在促进散居者个人身份地方化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散居者身份的冲突与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