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制度变革的不同步性以及不同主体间利益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制度的应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会出现制度缺失、制度失灵与制度异化的现象,使学校办学行为失范,学校功能偏离,既压抑了人的个性,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制度的实然功能充满缺憾甚至弊端。因此对教育现象进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个人完成道德的社会化。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的倾向,并有不道德行为在校园内时有发生。造成学校德育低效原因在于:①德育泛政治化、过分化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以社会利益代替个人利益,严重损害德育的价值;②德育简单化,把学生当成“美德袋”;③德育渠道窄,学生接受的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德育手段落后,不能与学生内需产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制度变革的不同步性以及不同主体间利益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制度的应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而会出现制度缺失、制度失灵与制度异化的现象,使学校办学行为失范,学校功能偏离,既压抑了人的个性,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制度的实然功能充满缺憾甚至弊端。因此对教育现象进行制度分析是一个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