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一、浩门河之名始于西汉迄于明末 浩门河,今称大通河。河源出自青海刚察与祁连两县间的大通山,或曰:乌兰木伦河,蒙古语,意为赤色的大河。东流迳祁连县东部,曰:默勒河,盖因默勒山而得名。迳门源县境,以次甘肃永登县西部,在青海民和县享堂镇注入湟水。为湟水主要支流。 浩门河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金城郡浩门县》: 浩门河,出自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颜师古曰:“浩音诰,水名也。门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征诸实地考察,其名最具形象。自西汉直至明代后期,始终称为浩门河。明嘉靖间,张雨《边政考》首次出现“大通河”之别称。入清以后,官、私编纂的史  相似文献   
2.
1980年初版(内部发行)的《青海历史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第五个二节《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西宁》有如下权述: 崇祯十年冬,李自成进入川北,碾伯(今青海乐都)黄澄、西宁镇海堡人马安邦先后聚众反明,响应农民军。 这里纪事简陋,原委不具,且响应农民军的说法似有拔高之嫌。参阅芈一之、魏明章两先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