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的承载与记录,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略谈自己的些许做法. 一、在传承与创新中思辨 教育改革之前,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上,整堂课就是由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要学生"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每篇文言文教学都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逐字逐句串讲,再进行"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僵化的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缺乏迁移能力,不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
3.
王尊伟 《考试周刊》2012,(77):38-38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立意偏颇,主要表现在情趣低级、漠视生命、不知感恩、牢骚满腹、不合时宜、急功近利等方面。本文中所说的“意”是指初中学生作文表述的意愿、爱憎和追求。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