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可以有很多,但地域性和文化性是清诗的重要特征,那么群体性和文化性就成为我们研究清诗的两大基本视角,或者说研究方法。清诗地域性和文化性在清代浙派诗群诗文化活动中具有突出体现,本文通过对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表现形态的分析梳理,告诉我们不能只立足于研究清诗作品,而要采取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才能得出符合清诗发展规律和发展事实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浙派中期领袖厉鹗的文学活动极为密切地与他的交游联系在一起,构成其交游活动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方面.厉鹗一生足迹,主要集中在杭州、扬州两地,其中尤以扬州的交游与文学活动最有意义.厉鹗在扬州除与"扬州二马"等著名盐商频繁交往外,还与寓居或时常往来于扬州的"扬州八怪"、全祖望、杭世骏、陈章等著名文人,以及盐官卢见曾等联系密切.深入考辨厉鹗的扬州交游活动,不仅可以明晰厉鹗的生平和思想,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厉鹗及其浙派在清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创作成就突出的诗人,其诗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近代的一声洪亮的回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鲜明的贯彻与落实。而其明晰的诗歌创作思想及独特的生活经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以重要影响,成为其诗歌创作现实主义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厉鹗为领袖的浙派通过韩江雅集、湖南诗社、焦山纪游,通过诗歌唱和活动,一方面完成了其以诗歌创作活动为中心的诗派成员的凝聚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得浙派诸人的心志得以显现,实为浙派诗文化活动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这一自唐代刘禹锡借鉴巴楚民歌而形成的诗体在清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清代以新疆一隅作为描写对象的新疆竹枝词更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独特认识价值,与传统竹枝词相比较而言,在艺术上也显见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的范畴,首先是从音乐的声音和谐开始的。即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声色之美的感受要符合人的感官要求,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中正平和状态。然后将这个范畴推及到自然、伦理、政治和人格修养。由人之身心平和,才有伦理上的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的道德秩序,因此,就能在政治上实现和政之美,即达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目的。“中和”之美强调“和”,是在杂我的对立因素中取得和谐统一。它是单一的“同”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在一代文宗王士禛和诸诗坛大家故去、文坛领袖出现空缺、新的文学走向初现端倪之时,鼎足而立,三位一体,强力推动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文坛新格局的形成和文学的发展。其中,查氏水西庄作为沟通南北文坛的重要桥梁,发挥了极为独特的作用。水西庄查氏通过大量吸纳资助下层在野士人、亲自参与《拟乐府补题》唱和活动和笺注《绝妙好词》等在雍、乾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推进了文坛重心向野逸文学创作集群的下移和文坛"朝""野"离立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清诗所及《桃花扇》传奇文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中论及戏曲的文献实夥,而评点《桃花扇》传奇的诗作亦不例外,达数百首之多。这些诗对《桃花扇》的构思特点、举事考证、语言特色、巨大影响等诸多方面均有精到而深刻的评论,这些评论足以给人们全面地研究《桃花扇》传奇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什么?对于有切身体会的学生来说,是希望,是奋斗,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财富,是让人挥之不去的遗憾。而经过考前几个月的冲刺,有的学生在高考中成为"黑马",有的学生却"落马"了。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黑马",又是什么原因使成绩不错的学生"落马"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