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曾树松以自己的画笔表现了湘黔边地特异的“生命形式”和“人生风景”,具有浓郁的“山味”。他所追求的“抒情写意”;他对“造境”的重新认识是油画风景他创中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 中外美术交流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长期以来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由于近现代世界文化的频繁交织、联系,从而导致了各种文化现象;乃至美术现象的渗透、更迭、起伏,深刻地影响了各美术门类的发展流向及风格样式的变易,故而在近年引起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较早涉足于美术交流研究的主要是日、英、苏、德等国,他们主要是从人类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3.
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大战略。当前我省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许多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只有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拓展创业途径,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机会,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人们对于现代派绘画艺术的迷混不清和惑解部分,虽然随着我国文艺政策的进一步开放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一部分人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但是,对其持贬低观点与反感之辞者,仍然不乏其人。他们认为现代派艺术无论是抽象派也好、野兽派也罢,乃至立体派、分离派、无形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先锋派、超前卫派、象征主义都是十分颓废和荒谬的,其颓废、其荒谬简直令人望而生厌不能卒观。同时这些持异议者还认为它们根本不符合客观实际、生活原则和艺术规律,纯属一些毫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外美术交流重要的有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东汉末年至隋唐佛教艺术的传入与交融发展,第二次是明末清初之际天主教传入后形成的中西美术的交织,第三次是近代以来中西美术交流新格局的出现。每一次浪潮都有中外美术交融的重点方面和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王临乙是我国现代雕塑艺术和雕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半个多纪以来,他辛勤耕耘,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雕塑艺术作品,他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所作的浮雕《五卅运动》,以及《民族大团结》《大禹治水》等其他作品,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竹制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和人们对家庭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对竹材产品研发进行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了从现代设计功能、艺术语境、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等方面对竹编灯具进行创意性设计,为设计师拓展家庭竹编灯具产品开发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对世纪正阔步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倡导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变化和要求,面对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高师美术专业怎么走向发展和繁荣,值得关注和探讨。1998年11月,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杨力副司长在“全国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系主任研习班”开幕大会上明确指出:艺术教育要坚持师范方向,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转变观念,要逐渐与国际美术教育接轨,要打破和改善旧的知识结构,突破专业界线,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形式包含了其审美性与审美功能的传导,同时艺术创造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类审美情感及人文现象诸方面的反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渗透与演绎,在世界的文明史上留下了烙印。从艺术审美批评的角度来看一件艺术作品抑或一种艺术现象,最基本的一点是对其价值的把握与辨析,那么,怎样去把握,采用什么基本方法与标准去评判?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评判艺术的审美价值,从其内在的关系上一般应包括如下几方面:一、创作者(艺术家)的审美意图与其文化背景的分析把握;二、欣赏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