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论语说》是苏轼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但一直以来因为散佚使得世人难以窥见其面目。现在有幸通过近人辑佚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论语说》的基本面貌。它明确融佛、道于儒,阐释一些儒学概念;解说中辨析烛微,不为尊者讳;用学者兼文人的眼光审视《论语》,校正了许多错误,拉近了经典与现实的距离,为经典的阐释方式带来许多新奇。这自有其学术史上之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胡适,早年是一个追随时代进步的青年。以后“暴得大名”,二度成为一个爱国者、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启蒙主义思想家。但最终却因思想中消极因素膨胀,政治立场向右转,投入了蒋介石独裁政权的怀抱。胡适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如朱文华在《胡适评传》的结束语中指出:决定胡适最终走上悲剧道路的几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着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两重性的制约。推其如此,研究胡适的生平思想,其意义不限于为某一具体的人物立传,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人来看一个阶级,看一个时代,从中发掘和总结出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7.
8.
苏轼的道教炼养方式众多庞杂,但是是有目的的拣择,这说明苏轼不具有坚定的而且鲜明的派别意识与信仰,不是一个真正的、地道的道教徒。苏轼的选择,体现了一位有思想的、渊博的学者的睿智和对于生活、生命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于他人和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从道教发展传播角度来看,道教史理应为苏轼写上一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