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因工作关系听了不少《数学》必修1“对数的概念”(苏教版)一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对数的概念及简单对数运算求值.就内容而言对学生来说接受并不困难,对教师来说教学也并不难教,所以听课总的感觉是教师教学很简单.从概念产生到例题讲解,再到相关公式呈现一一介绍,有讲有练,教师教学流程自然流畅,学生学习过程轻松自如,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听课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味道”不够,学生学到的仅是显性的、静态的文本知识,会化的只是指对数形式,会用的只是模仿公式,会做的只是题目,除了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再发展,创新意识还可以再增强,数学素养还可以再提升,数学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再丰富,数学的育人的功能还可以发挥.本文谈谈对此节教学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综合题由于涉及到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而灵活、综合性强、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且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理性思维而成为考试重要题型.综合题由于难度大、分值高,解好综合题是考试成功的关键.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如何有效地寻得解题方法,快速地找准解题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顺利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以下思维视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教材在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一章中删除了老教材中的"到角公式"与"夹角公式",这样涉及与两直线夹角有关的问题需转化成向量夹角方法处理,但由于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常涉及向量模长(特别是含有变量),因此运算较繁,且运算量大,不易化简,所以此法有时可行,但不可取.我们在解题中发现涉及这类问题时可以用向量夹角公式与面积公式结合的变形公式,避开向量模的积,来处理这类问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以优化思维,简化过程,便捷求解.下面给出变形公式及简单应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面向量融进解析几何题后,为已知条件给出创设了新的情境,此类题体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解决起来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解题能力,从而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题综合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本文探究以→↑a=λ→↑b形式给出条件的向量与解几综合题的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5.
我市1999年中考数学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O1和⊙O2相交于A、B两点(O1、O2位于AB的两侧,如图1所示),AB=23,⊙O2的弦AC与⊙O1相切于A点,∠BAC=30°,(1)求⊙O1的半径;(2)若AC=8,求⊙O2的半径。图1应该说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考题,但从改考卷的情况分析,此题得分并不高,尤其是(2),解出的学生极少。分析其原因,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不会进行转化,找不到正确的转化方向,因而找不到解决问题思路,对问题束手无策。先看问题(1),(1)求的是⊙O1的半径,要求必须有半径或直径,即必须作出半径或直径。如…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较之"老教材"有些内容发生变化,即使对相同的内容有的处理方式也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相关问题的求解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解法也需不断创新.如解析几何中的到角公式与夹角公式在新教材中已被删去,因此解决相关夹角问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文献中对一道高考题的求解提出两种思路:一种行得通,得到结果,可行可取;一种却运算较繁,算不下去,只能放弃,可行不可取。为方便读者阅读,现将原文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交汇题,频繁出现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其综合性强,解题难度大.本文探索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以期对同学  相似文献   
9.
1常规中出特例,发现问题近日笔者在讲评空间向量一章数学测试练习题时遇到如下常见的一道向量选择题:题1若A,B,C三点共线,O为平面上任意一点,且OA αOB=βOC,则α-β的值为().(A)1(B)-1(C)41(D)-2.在平面向量学习中,我们曾解决过这样一道命题:“向量OA,OB,OC的终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m,n,且m n=1,使得OC=m OA n OB.”而且我们总结出“若A,B,C三点共线,且OC=m OA n OB,则m n=1”.学生都知道这一命题结论,在平面向量的解题中也经常直接使用该命题,给解决这类问题带来很大方便,根据这一命题题1即有如下简解:因OA αOB=β…  相似文献   
10.
高三数学教学中需改进的四种教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找路”的能力,让学生做‘‘司机”,而不是“乘客”,教师做一个“指路人”,在学生迷路时,给予指点、点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