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启到南明灭亡,其间四十余年(1621—1662)是明代的末期。这是由明入清的社会大变动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情绪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着巨大的变更。一方面,明代中、后期兴起的以追求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浪  相似文献   
2.
(1)中国早期的文学启蒙,是指具有近代意义的文学启蒙,它发端于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产生、反理学社会思潮出现之时。 十六世纪中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动,尽管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经济只出现在局部地区,但它影响到当时整个的社会生活,是一种促进旧制度解体的新的经济因素。它和当时出现的与传统相悖的社会心理以及反理学的社会思潮一起,为中国文学启蒙酌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学内部的反复古主义倾向,又为文学启蒙推波助澜。这一时期的文学,以和过去不同的崭新姿态,成为中国早期文学启蒙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写出儒者林林总总,其中“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真可谓“穷极文士心态”。吴氏身为士人,  相似文献   
4.
宋元之际的雅词理论与元后期文坛的雅正之风王忠阁元代文坛自延祜之后,风气大变。无论是正统文学的诗文,还是通俗文学的戏剧、散曲、小说,都向着雅正一路发展。延之后文坛出现雅正之风,原因固然很多,如社会的稳定、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作家心态的趋于恬淡等等,然究...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中国的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幼嫩、脆弱但又在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反抗、流荡或隐居的行为方式和崇尚奢华的生活方式;蓬勃兴起的自然科学系统研究的热潮;繁荣的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这一切,使此时的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启蒙思想,作为传统思想的异端,破土而出,其思维方式包含着近代思维方式的因素,“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吴澄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理为诗之本、提倡平淡自然、主张辞由己出,是他诗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诗论体现了元贞、大德间诗风的主要特点。其理为诗之本和提倡平淡自然诗风的主张,对延、天历雅正诗风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辞由己出的文学思想,开启了元末张扬个性的诗歌风尚。  相似文献   
7.
陈庄体及其在明代诗坛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的“陈庄体”诗,崇尚理性,追求理趣,是宋诗之余裔,其祖邵雍《击壤》,评诗作诗,以是否合道适理为主要标准,其造语平淡,境界自然,是宋诗以比兴之体,发义理之秘,借景物以吟咏性情,于意象探天人之理诗风的延续。陈庄体脱胎于宋诗但又力图破宋诗之藩蓠,虽重理趣但极少发议论,虽重性理但又反性情作为诗有无风韵的前提。其“自得”理论,把宋诗对自然规律的谐适之理转为对个性自我的张扬,表现出古代诗歌由重理趣向重个人情趣的重大转变,其对“格调”的重视,打破宋人主理不主调的格套,影响了其后的前后七子。其力主情精、崇尚自然之诗思,对明后期重个性的诗歌思潮又有一定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因何兴起,论者多认为缘起于反台阁体文风。诚然,反对台阁体,确实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出现,且又能延续数年之久,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放在一起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正是随着理学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旨在通过展示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发展历程,从中看一看理学在明代的演变对这一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教学中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是由社会心理的特点和文学史的本质决定的.这一方法要求:在讲授文学史流变时,把对文学史的分析和对社会心理演变的分析相结合;讲授某一时期文学现象和特点的时候,把对文学现象的分析与对这一时期社会心理的分析相结合;对作家创作进行分析的时候,把对其作品的分析与对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心理的分析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末至正年间,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吴中诗派受东南沿海文化氛围的影响,在诗歌中追求个性,张扬自我,表现出一种尊重个性的诗歌精神。他们的诗风与其诗歌内容相适应,豪迈迭宕,震荡凌属。以豪壮为基本格调,以狂荡、飘逸、奇崛为基本内容,构成元末吴中诗派诗风的基本特征。这种诗歌风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