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题目 1996年加拿大奥林匹克竞赛第四题:如图1,在△ABC中,AB=AC,∠B的平分线与AC交于D,且BC=BD+AD。求∠A。分析∵AB=AC,因此只要能求出∠ABC或∠C的度数,则∠A的度数就可以求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知道,由(a-b)2≥0得a2+b2≥2ab,当a=b时,不等式变为等式.在解某些与方程(组)有关的问题时,可根据a2+b2≥2ab构造相应的不等式,然后运用等号成立的条件揭示出新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于任意实数x,[x]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符号[ ]叫做取整号,或叫高斯记号.取整运算(函数)又叫做高斯函数.由定义可知,[x]≤x,x=2.3时,[2,3]=2,x=-2.3时,[-2.3]=-3.与[x]密切相关的是x的小数部分,我们用{x}表示,在定义下,x减去它的小数部分就等于它的整数部分,即x-{x}=[x],因此x=  相似文献   
4.
由(a一b)’)o,可得矿+夕妻Zab.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沟通不等和相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不等和相等的相互转化.下面举例说明它的运用.①②③4x2 …1+州“‘解方程州拭兴夕 L一卫兰一 1+4艺2一y,=Z, 分析当x一。时,必有y~。,z~0,显然x~y~二一。是原方程组的一组解;当x笋。时,由1+4扩联想到1+4尹)4x,由此可将方程①转化为不等式. 解x一y一二一。显然是原方程组的一组解;当二护。时,必有y尹O,z护0. 由①得4护一y(1+4x,)妻y·4x. 由③知x>0,…x妻y. 同理,由②、①得y)z,由③、②得z妻x.X一y一之。?一,代人①,得二一,一告一原方程组的两组解分别是…  相似文献   
5.
“,“2“斗一cOSZ“一1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式,灵活运用它解三角题,可以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月的.下而介绍它在四个方面的运用. 5 insa十eossa 5 insa(5 inZaeosgaeosZa)‘ 一 C/万走), 小/万走)”(2k2十3k2)‘(2电十3今)ks(2 3)4k8丝625一用s:n,a eos‘。一1转化条件用a~(sinZa eos,a)a化三角式例1(1994年高考)已知sin6 eoso~冬,。任(。,O例4(第16届哈尔滨市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已知二),贝。tgo的值是:将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得tgx-丫下一,求eos4x一eosZrsin23工的位.如解S‘nZ“一十2·‘no·o·夕 一“一矗…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选择题的最后一题极有探究开发价值 ,既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被选答案 ,若改为填空题 ,也可得出与被选答案“不同”的结果。为沟通不同表达形式答案间的同一性 ,还能得出非特殊角的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的关系。对一道题 ,作这样深入研究 ,充分开发它的训练价值 ,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很有好处。题 A1A2 A3…A9是一个正九边形 ,A1A2 =a ,A1A3=b,则A1A5等于 (   )(A)a2 +b2    (B)a2 +ab+b2(C) 12 (a +b)   (D)a +b1 探求被选答案解法 1 如图 1 ,连结A1A4 。因∠…  相似文献   
7.
“1”的妙用     
单位数“1”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任意数以或除以1仍等于原数。解某些数学题时运用“1”的特殊性质,可达到化繁为简,化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在矩形或正方形中,一组对角的两个顶点的所有连线中,对角线最短.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把代数中某些求最小值的问题,通过构造矩形或正方形,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转化,从而求出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2年第4期<一个问题的简证和推广>一文给出了如下问题的证明及推广: 设a,b,c,d都是正数,且c+d=1,c2/a+d2/b=1/a+b、求证c4/a3+d4/b3=1/(a+b)3. 下面介绍一种引入辅助变量的证明方法,然后根据条件的实质作三角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解(证)平面几何竞赛题一般都要添辅助线.添辅助线的目的是构造新的图形,把题目中的条件(或者部分条件)转化到新的图形中,运用熟悉的图形性质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下面举例说明,利用特殊角或边之间的特殊关系,添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竞赛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