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汉代的“公田”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讨论中,“公田”、“官田”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汉代的“公田”,它和曹魏的屯田、晋的占田、北魏隋唐的均田,不仅是主张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同志的重要论据;同时,亦是主张唐中叶均田制破坏前土地国有或国有占主导地位的同志的主要论据;即使主强“公田”、“官田”是私有制的同志,有的也认为“公田”、  相似文献   
2.
关于皇太极嗣位的问题,史家论说不一,或曰“夺立”,或曰“拥立”。此事对后金(清)政权核心关系甚巨。判明其真象,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天聪以后某些重大史事的看法,今试说管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求学琐谈     
一、学贵“潜心”所谓科学研究,实质上是一个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过程,故曰“治学之道”。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学术专著或学术论文。作为学术论著,必须有论有据,据与论(史与论)结合,最起码的要求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上乘之作,则立意高远,文贵深沉,有独创之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这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甚至是穷年累月潜心治学才能得到的结果。从事科学研究,在确定选题(或范围)之后,下一步就是收集积累资料,涉猎有关书籍,包括前人和今人对此问题已有的著述,从而了解自己准备研究的题目的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这对于明确自己应该深入探索的方面、论述的重点是很有意义的,否则蹈他人之旧辄而不自知。积累资料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工作。以研究历史而言,由于资料浩繁,且又  相似文献   
4.
尚钺同志数十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勤奋好学、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在晚年也不稍怠。尚钺同志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在他的论著中已有系统的阐述。他的不少主张,在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促进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曾经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尚钺同志长期研究的问题之一。他是魏晋封建说的较早提出者和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5.
尚钺同志在解放后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他自己認为最有成績的,主要集中在兩个问题上,即:(1) 中国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問題);(2) 中国資本主义萌芽问题。在这兩大问题上,尚钺同志的指导思想不是馬列主义,而是修正主义。尚钺同志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修正主义观点尚钺同志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是从荒謬的“生产工具决定論”出发的,根本否定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質这一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先奏生产形态之探討”是尚钺同志比較系統地闡述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見解的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