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群文人雅士,一次闲情逸致的欢聚,竟然诞生了一件跨越千年却依然璀璨的中华瑰宝——《兰亭序》。历史的长河,始终以其多姿多彩的浪花为它吟唱着。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仲秋的一天,云淡风轻,金菊飘香。我们4个年已古稀的老同学起个大早,包一辆小车,从无为县城出发,一路谈笑风生,10时许到达当涂。此行是专程看望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读无为初师与黄麓师范时的黄杰和夫人秦士玉、姚荫昌等3位老师以及已故周良达老师的家人。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高山,而这几位老师,  相似文献   
3.
爨书缘     
王惠舟 《教育文汇》2012,(10):60-61
这天,阳光在久阴之后露出明丽和柔情,让人很舒服。此时又接到好友来信,更是心情愉悦。这信,来自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写信人是我非常尊敬的著名书画家、年近九句的沈长轩老先生。  相似文献   
4.
50年前,他步入教坛,就受到学生的爱戴。17年前,他永远地离去,人们依然对他深情怀念。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以数十年的粉笔生涯,创造了平凡中的卓越。他,就是邢容钦老师。1951年初秋,在刚刚创建的安徽省无为初级乡村师范,我成为邢容钦老师的学生。1971年至1976年,我在已改为无为一中的母校任教,有幸和老师同在一个语文教研组。  相似文献   
5.
忆良师     
40年前,我们升入黄麓师范中师毕业年级。正式上课的头一天,大家最关心的事揭底了:课程表上墙。同学们都挤上去争看哪些老师教我们的课。在“语文”课旁,清清楚楚地注了一个“周”字。好事者得意地大声说“这位周老师是谁?告诉你们,是周良达。他教课,嘿,甩大拇指!”当时一个语文老师只教一班课,毕业班有两个班,周老师有可能教我们班,也有可能教另一个班,现在铁定了我们幸运。出乎意外,又在意中的喜悦从大家脸上掠过。说到这位周老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学一级(当时是最高级别)教师,一直教毕业班,据说课教得很好。我们经常在校园见到他,只是无缘…  相似文献   
6.
我到鲁迅家     
还是在小学时代,语文课学了一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同得到了一位伟人的名片。从那时起,心怀无限的崇敬,向往着伟人那充满童趣、又有着精彩故事的故乡。终于在数十年后的一个金秋季节,我步入伟人诞生之地,来到了鲁迅家乡——绍兴。  相似文献   
7.
无为县教育局于十月底召开了全县教学研究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区(镇)教育干部和有关学校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人员,计四十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