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文本细读,即立足文本,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发掘文本内涵,阐释文本深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丰富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解读,理解文本的言语性。这里的言语性指的是两重含义,一是指学生直观读到的字、词、句、段、篇;二是指言语表现形式,即“怎么写、为何这样写”,涉及言语的意图、方式、风格等。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基础上采用自主观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为契机和载体,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和分析中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材专门安排了以提问为主题的阅读策略单元。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由于课文创作年代或所涉及的内容均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与学生的认知、情感之间存在距离,加上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妥善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关系,导致出现较多问题,如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或空洞的表述上,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等。如何破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的困局?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浪潮使各国文化的“全球性”和“根源性”双重意识迅速强化,世界文化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各国既有文化合作和交流,也注重维护自身文化特色;文化竞争力成为各国综合国力中重要的软实力,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发挥好大学及其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王成娟 《天津教育》2023,(17):156-158
<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的理念。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高中语文读写的深度课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有深刻认识,并与新课改的目的相联系,设计一种具有差异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人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一、读写结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当前,为了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通常采用持续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巧妙地将读写融合在一起,彰显了“综合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创意性写作,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支架,构建有效的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创意读写的角度提取写作素材,构建学生创意写作思维,创设创意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名著“有价值而又出名,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永恒的范本”。对于教材中选人的古典名著,如何突现其教学价值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品味语言。感悟经典中的人物形象 《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光照千秋、熠熠生辉的人物,他唇如枪,舌如剑,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关键时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逼退秦王。  相似文献   
8.
<正>唐朝的鼎盛时期,国力强大,疆域辽阔,驻守边疆的战士众多。随行的文人墨客,目睹国力强盛,边疆战士艰辛,创作了大量与边塞生活相关的诗作。这就是边塞诗。这种独特的诗歌分类,不仅有着共同的描写内容,甚至素材的选择和转化以及创作的风格,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教材自四年级开始,逐步选编了一定数量的边塞诗。教师不能无视这类诗歌的类群资源,而要从文体特质出发,引领学生走向边塞诗的深处。笔者以四年级下册卢纶的《塞下曲》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