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2.
重视发散思维,多角度解读文本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改变过于局限于书本知识缠手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文钢 《考试周刊》2014,(19):42-4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文章对小学生作文自改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策略,引导学生自改作文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