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和谐是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思想基石、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泰戈尔“梵我一如”的宗教哲学思想尊崇至高无上的梵性精神,认为梵与人、梵与万物以及人与万物之间体现了一种梵性的和谐,美是梵性的和谐,美在韵律之中。老子的和谐美论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理悟道的自然美与精神美,以道性精神的“自然无为”来把握、体察“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境遇中的当代文艺以资本意识形态为主流话语方式,日渐丧失了文艺本真的生命价值和理想色彩。如何实现艺术精神的复归,主要可以从美学学科本体观和文艺创造主体论二重思辨理路上诉求艺术的审美自律,从文艺鉴赏主体视角和实践哲学论域出发,探求消费语境下审美跃迁的通途,即立足生活实践、冲破生存藩篱、觅求生命觉解,在审美活动中实现由"异化"的审美状态返归"本真"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斯的话。没有好的问题就没有异彩纷呈的数学,没有好老师用好问题引领学生去学,就没有数学课堂的精彩。教师教的"有效",要通过"好题"的深入浅出,落实于学生学的"有效"上。教师说题不能停留在"从解题角度看说题"这种浅表意义上,而应有更深、更广的视角。笔者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上对说题提三条浅说陋见:一是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