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晓柳 《早期教育》2003,(10):15-15
教育研究中有待分析处理的数据,许多情况下并不是通过点计个数得到的(计数数据),而是“依据一定的法则指派给观察对象的数字”。这样的数据称为“测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系统错位"错误 "系统错位"是指"资料所来自的单元与结论所针对的单元不一致",它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新手在采用比较法分析教育实验资料时很容易犯的一种错误.比如,在一份<幼儿创新素质培养的情绪基础研究报告>中,研究者用两张统计数表来分析他们的研究资料:第一张表是就情绪的控制性、自主性等6项指标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作比较,各项指标的平均数都是实验班要高于对照班;第二张表是就独创性、灵活性等7项创新素质指标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作比较,同样的,各项创新素质指标的平均数也都是实验班要高于对照班.研究者用这样的方式来说明学生积极的"情绪基础"对其养成"创新素质"的促进关系,那就犯了"系统错位"的错误.因为实验班情绪得分的平均数与创新素质得分的平均数都高于对照班,并不能够证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一般来说,情绪得分较高的儿童创新素质得分也较高".也许实际情况恰恰是相反,虽然就整体水平而言,情绪得分和创新素质得分都是实验班要高于对照班,但是,无论是在实验班还是在对照班,就个体而言,情绪得分较低的孩子创新素质得分反而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同源,但发展不同步。教育理论被指责为脱离于、落后于教育实践,除了教育研究的对象十分复杂外,方法论的问题没有解决应该说是一个根本的缺憾。本文尝试着从教育理论的分层、教育实践的涵义中寻找理论与实践两相脱离的根本分歧,进而探讨以科学方法论为中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中有待分析处理的数据有不同的类型。就数据是如何获取的,可将数据划分为“计数的”和“测量的”两大类。而所谓计数数据,也就是通过点计个数得到的数据。 绝对数又称简单次数,它是由点计个数直接得到的数据。比如,一个幼儿园的大班中,有男孩16人,女孩20人。合计36人。这里的16、20,以及36都是绝对数。绝对数是具有单位的数据,本例中单位就是“人”。  相似文献   
5.
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专门概念或术语,“教育评价”是由美国人拉尔夫·泰勒在著名的“八年研究”(1933—1940)中首先使用的。笔者现就“目标模式”“CIPP系统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几种典型评价模式作一简单的介绍,并藉此谈一些自己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验和其他实验研究一样,总是要探讨假定原因与假定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譬如说,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我们可以在k个平行班分别采用k种不同的方法教授同样的内容。在这儿,教学方法就是实验研究中的假定原因变量(又称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所尝试的各种教学方法是实验变量的不同“取值”,又被称作为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幼儿相应方面的发展水平就可以作为实验的假定结果变量(又称因变量,或反应变量)o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