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本文结合新发现的材料,集中案析:一、宋景诗在绥西的初传第子;二、刘定邦其人;三、《审办刘定邦摺》所透露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揭示新发现材料的意义:1、张之洞“摺”记述反映了同光年间绥西地区独特的社会风貌;2、涉及刘氏等人的记载弥补并佐证了民间和武术界围绕“宋景诗”的传说;3、宋景诗所以能在绥西隐身30多年并终老其地,与当时当地特殊的社会生存环境有关,更与他结交的刘定邦、游四等一伙商界弟子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2.
“十二和尚”风俗是和佛教有紧密联系的一种民俗,它曾长期流行于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关于“十二和尚”风俗,《萨位齐县志》略有记载,撰者在引述《都参领志略》时说:“蒙人生子,有尽剪发者(即秃头);有留额门一撮者,名曰‘马发’(俗称“留马鬃”)。十二岁到奶奶庙,以驴还愿,或杂以草。后留发辫,曰‘十二和尚’。”(见该县志卷一《礼俗》,标点、注释为笔者所加)就笔者所知,旧时在内蒙古西部区行此种风俗的,多为汉族;蒙族行此俗的甚为  相似文献   
3.
关于耶律楚材的道教观,中外学术界向少专文研究。耶律楚材作为一位杰出的契丹族士人宗儒而重禅,其道教观却颇为复杂。本文在回顾道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所论对象的亲笔著述为主要依据,从尊道、非道、斥道三个方面剖析其道教观,并从文化沿革、社会背景、政治原因等深层次上作了探讨。从中,可以加深对封建时代士人的思想人格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演变的认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凝聚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耶律楚材纵横儒、佛、道三教,是中古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这个问题是一个鲜有的研究课题。作者认为,研究历史上这样一位少数民族政治家的儒、佛教观,选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他的儒佛教观具有“宗儒”、“重禅”的特点,并有强调儒佛互补、调和儒佛的色彩。本文依次论述了耶律楚材“宗儒”观的形成及其表现,“重禅”观的形成及其表现,以及调和儒佛的“儒佛互补”问题。并通过论述剖明,在对待儒佛关系上他实质上偏重的仍是儒,这是同他的“济世安民”的抱负和“经国治世”的主张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新发现的材料,集中案析一、宋景诗在绥西的初传第子;二、刘定邦其人;三,《审办刘定邦摺》所透露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揭示新发现材料的意义1、张之洞“摺”记述反映了同光年间绥西地区独特的社会风貌;2、涉及刘氏等人的记载弥补并佐证了民间和武术界围绕“宋景诗”的传说;3、宋景诗所以能在绥西隐身30多年并终老其地,与当时当地特殊的社会生存环境有关,更与他结交的刘定邦、游四等一伙商界弟子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6.
耶律楚材的经世思想向少专文论述,有的文章虽偶有提及,亦多是泛泛点说,既不全面,更欠深入,而研究这一问题正涉及怎样全面认识、评价耶律楚材其人。本文就耶律氏的言行,从使命观、行道观和仕隐观三个方面剖析其经世思想,并就其“士”的品格作出评论。文章还关系到:怎样认识、评价传统文化薰陶下的优秀士人的品格,乃至认识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和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