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制度+技术”规制权力“任性”。打造“制度笼子”“数字笼子”融构的“数制铁笼”,是实现权力质效监督与阳光运行的有效方法。现代高能数智技术赋能权力监督,实现权力监督制度的数智化、智效化,鼎至数制监督。浙江宁海在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制度监督的基础上,创构村级小微权力数字化改革,重构监督模型和预警算法,迭代小微权力36条多跨场景应用,开创小微权力智慧运行的宁海样本,推动“数制笼子”治理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心病。这项耗时伤神的“大工程”,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面对鲜有变化的学生作文,许多教师对传统的“作文批改”产生了怀疑:学生作文,到底应不应该批改?如果要改,采取何种方式最有效?以下几位老师的现身说法权作抛砖引玉,以期为广大教师改善作文批改的无效、低效局面提供多角度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杜甫对鲍照诗的风格是很推崇的。他说:“俊逸鲍参军。”“俊逸”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中《讨曹操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是指边让(人名)才智超群,卓尔不凡。杜甫借用此词来称道鲍照诗的风格,它的涵义不限于此当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鲍参军的“俊逸”,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王夫之认为:“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船山古诗评选》),以为“明远乐府……吟咏往来,觉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诚然,鲍诗艺术风格的“俊逸”特点,主要表现于其乐府诗中,这是他的  相似文献   
5.
梁家河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表征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生成于青年习近平与梁家河人民在选择正确人生道路、构建幸福生活和坚守初心使命的追梦实践。梁家河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人民中心与不忘初心是筑梦的目标和内在动力,勇于担当与开拓创新是筑梦的态度和时代要求,善于学习与艰苦奋斗是筑梦的方法和实践本色,廉洁奉公与砥砺前行是筑梦的关键和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和践行梁家河精神有助于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保持党员干部实现中国梦的战斗品质、强化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激发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6.
王木森:琅琅读书声,曾经是学校最美的印象,曾经是语文课堂最美丽的风景。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课堂却是"万马齐喑",教师们千方百计传授解题技巧;学生们围绕各种考试题型探究课文,分析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唯独朗读风景远去。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如何让琅琅书声回到课堂,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高云: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讲道:"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如何体会浸润于文字中的意象、音乐、情味,我认为首推诵读。  相似文献   
7.
导读是教师对学生课文阅读的引导启发、激趣给力的阅读教学过程。良好的导读能够建构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经常听到“巧问激趣”、“对话互动”、“课堂鼓励评价”等这样的导读方式,但很少听说“联系导读”这类提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同样,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导什么”、“怎样导”,一些教师教学中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谈整体的横向概括与具体纵向深入分析评价的关系”“大问题引领小问题策略”“层层提问导读”“学会抓切人点”“学生质疑导航”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更好的方式,笔者认为还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9.
卢福东老师的教学设计"<守财奴>与<泼溜希金>的比较阅读",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充分把握教学文本的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文和备学生。然而,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很多时候,课堂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要想让遗憾少一些,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与应变的机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