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观看行为"(the spectatorship)中观者与被观看者的性别选择、观看方式可以透露出艺术家本身的价值取向。观看行为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主体向客体进行自我投射和客体对主体进行反向建构的关系。文章认为,勃朗宁诗歌美学中的观看行为既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初露端倪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是勃朗宁的浪漫主义诗学在新的历境之下进行的一次策略式突围。  相似文献   
2.
“雪莱”作为一个涵义丰富的符码在勃朗宁的作品中是一个超验的“能指”,是勃朗宁诗学理念的传声筒和代言人。雪莱的泛神论和唯美主义是勃朗宁早期艺术创作的水中之盐,后来却成为勃朗宁质疑和否定的对象。因此,雪莱化与去雪莱化构成了勃朗宁建构其诗歌理论的两大特点。勃朗宁通过对雪莱及其唯美主义诗学观的扬弃进而生发出的对艺术与生活二者关系的诗性的思索也就构成了一组张力,贯穿勃朗宁本人近60年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式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维,是独立自信的思考者必备的特质之一。英语公众演讲作为一种以英语为传播工具的战略性沟通,演讲者若想事半功倍,在选题立意、回答问题等环节就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内在化阶段和应用阶段实现。前者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发问的形式,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