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祝 《语文知识》2004,(12):11-11
一、表原料:形旁为该字所表物件的原料。如:“筐”的形旁为“一”,表明“筐”是由竹子编成的。“椅”的形旁为“木”,表明“椅”是由木头制成的。“绸”的形旁为“纟”,表明“绸”是用丝织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表数量:一日三秋、一唱一和、一笔勾销、一本万利、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一拍即合、一误再误、一掷干金、登高一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4.
一、"感"而"悟"其情 (感情 )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这种"情"和"意",正是形成作品的重要元素,因为所谓作品"无非是美学感情和道德感情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作家管桦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提出了"情动而辞发"、"情者,文之经也"的说法。因此,当生活中某一物某一事触动了你的情感,使你心潮难平后,你将之整理成篇时,说不定它也会触动他人的情感。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抒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于是,千百年来,人们便常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告慰远方的亲人。再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看到…  相似文献   
5.
王永祝 《学语文》2003,(2):40-40,19
一、导入师: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两句话: 情动而辞发情者,文之经也(板书这两句话) 那么,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1):人们是因为有感情的震动才说话、写文章的。感情是文章的根本。师:是这样的。因此大家作文时,一定要“写出你的真情”。因为真情是文章的根本;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板书:写出你的真情) 下面是我们同学的一篇习作。大家先读一下,然后想一想,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放投影片:《最亲切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表数量:一日三秋、一唱一和、一笔勾销、一本万利、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一拍即合、一误再误、一掷千金、登高一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虽在《论语》中篇幅算是比较长的,但也不过是300字多一点儿。然而,在这简约之章中通过动作神态、对话语言的准确描写却刻画出了每一个人物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8.
选修课程的创设是“课标”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亮点。然而面对这一大好的创意,却让广大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任务难以完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有多个模块,(人教版、苏教版课标选修教材均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见过的内容;选修课程需修得14学分;(必修课10学分,每个模块均为2学分)从时间来说,选修课程仅为1.75学年。(必修课程为1.25学年)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曾言:“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叶圣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语文课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叙事有更多的情境感?笔者以为,关键是能够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一、写出事件过程在许多同学的作文中,不重叙事、概括表述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所述事件往往是三言两语就提纲挈领地交待了。比如一篇题为回首高一的习作这样叙述高一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