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泽民曾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要讲话中,又明确指出“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在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坚持讲政治原则,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事业。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原有办学…  相似文献   
2.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王海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干部队伍的连续性,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因此,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严格选拔与动态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既继承了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又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以创新发展,使其干部思想具有鲜明的四大时代特征: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适应知识经济需要更新的五种观念:从"资源是资本"到"知识是资本"的资源观念更新:从"在校学习"到"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更新;从"学、用知识"到"创新知识"的知识观念更新;从"专才"到"通才"的人才观念更新;从"知识教育"到"智能教育"的教育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5.
群众公认是选任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坚持此原则选任干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的具体运用具体运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可靠保证。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四种关系;即群众公认与党管干部、领靠群众、尊重民意与实事求是,群众意愿与领导意见;还要做到四个完善,即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组织考察、党委表决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参与讨论和决定本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是院(系)党总支的主要出现之一。在实际操作中,院(系)党总支要理清思路,摆正位置,明确重要事项的内容和参与讨论决定的形式,增加两种意识,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选举投弃权票是选举人的民主权利。投弃权票后能否另选他人 ?理解及做法尚有不同。对某候选人投弃权票后是否另选他人 ,应由选举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在选举权利范围内自行决定。在制定具体选举办法时首先要合法 ,不违背上级精神 ,维护法规的权威性 ,又要合理 ,尊重民意 ,经多数人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干部管理辩证思想初探王海旺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干部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入党动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属于意识范畴。大学生 入党动机的产生和发展,受复杂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内因的驱动,当前明显存在功利化的倾 向,影响到对党的事业的始终不渝的追求。高校党组织必须从外因、内因上找出根源,施以 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 ,是造就掌握和使用先进生产力主体的摇篮 ,是生产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发展科技的重要基地 ,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笔者认为 ,高校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素质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就不可能成为清醒的、有作为的领导者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就会失去正确的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 ,具备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