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
自丁玲以来,女性自我意识一直是文学的一个主题。利用心理分析的技巧,丁玲追求表现女性的真实内心与女性心灵深处隐蔽的欢乐和痛苦。她用女性及自身的特质感受,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寻求漫长且苦难的心路历程:苦涩的挣扎─—苦闷的探索─—苦痛的新生─—苦恼的阴翳。  相似文献   
3.
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杰作<-位女士的画像>中的"美国女孩"形象,她的行动演绎并塑造着美国民族文化.伊莎贝尔在三个不同类型男子之间的情感选择,彰显了美国式自由精神及超脱一切的理想化本质,而其对于家庭责任感的道德恪守,不仅昭示出清教精神渊源,更是亨利·詹姆斯对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构想.  相似文献   
4.
“男性视角”、“女性意识中心”是亨利·詹姆斯“美国女孩”小说系列常用的叙事策略。以女性主义切入叙事技巧层面为探讨小说的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别一有效阅读立场;以此,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男性视角”、“女性意识中心”两个叙事模式,“美国女孩”文本之性别政治即浮出水面:在“他”的眼光中,“她”是欲望的对象化,是物的存在;而其自身意识深处,“她”们已内化男权文化而认同自身的客体身份和边缘状态。  相似文献   
5.
王淑林  张旭敏 《今日科苑》2007,(22):195-196
当代台湾作家刘墉,其人生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其散文创作表现出人生与艺术整合的特色,有入世的拼搏精明,有出世的练达平静,其人其文都活跃并永恒在善与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6.
蒋勋功先生身在政界,却至情至性,带着一种哲人般的透彻眼光,对他所接触过的各色人等,均有深切的体察和细致的品鉴;并用他生花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大千世界人性的千姿百态。近日,当我们读到蒋勋功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花儿不只为春开》后,我们看到了书中关于人生境界的论述中,就多有振聋发聩之处。因此,不揣浅薄,在此妄论一二。  相似文献   
7.
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塑造了一组具有非凡个性特征的非凡形象,而比埃尔?甘果瓦却以性格方面的不平常的“庸”,在艺术上树立了另一种非凡的风格。甘果瓦在男女之情、责任勇气、事业及生活态度方面表现出来的无欲、无爱的言行、思想,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容,还蕴藏着作为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9.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