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认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准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目的论把"对等"视为一个以结果和取向的静态概念,并以为"对等"就是适合目的,即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等的交际功能,保持"原文和译文功能不变"。译文的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合适"才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海事法律英译策略在词法上和句法上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概念是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首次提出来的,旨在让人们以一种新的不同的眼光来感知艺术作品。陌生化翻译是译者试图通过翻译选材和翻译修辞,使目的语文本所述对象变得"陌生",引导目的语文本读者以一种异样的、惊喜的方式感知文本的新奇性。徐志摩英诗汉译中的"陌生化翻译倾向"主要体现在词语和句法两个方面,其丰富而"偏异"的诗歌翻译的独特艺术体现了"陌生化翻译倾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湘霁 《海外英语》2011,(11):351-353
该研究是在6所高校中随机抽出10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调查样本,目的是了解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男女研究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与课堂文化输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