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日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探索方向。在心理学视角下,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大学生认识水准、理想信念、个性品格等德育因子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关系,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强化提高大学生德育素质,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高校辅导员是德育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宏观角色决定了辅导员必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因而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这一工作,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成为需要认真探讨的新课题。文章试从加强自身培训、做好入学教育、抓好课程教学、搞好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教育新载体、创建实践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等七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3.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传承文明成果、培养栋梁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当前,高校在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干部廉政不强、师德状况不佳、学生素质不高等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探寻有效途径和方法,使高校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学术著作,它们热衷于史的描述,以近乎凝滞的书写节奏,去平实、客观地呈现历史全景.这类著作颇近似于教科书,尽管周全而稳当,但常需付出创见寥寥的代价.显然,颜水生在有意规避这样一种学术书写形态.王景科教授在《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以下简称《转型》)一书的“序言”中如是说:“颜水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每次跟他讨论问题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探索进取精神.”颜水生自身的这种性格特质,也全面地投射到了《转型》一书中.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种“探索进取精神”去重估“散文理论”,进而努力开拓出散文理论研究的诸多新维面.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厦门落下了帷幕。我有幸作为一名参赛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也因这次活动,我经历了工作6年以来第一次真正的磨课。活动过后,回头去看那条磨课之路,我充满了留恋,磨课使我在一次次自我改变中成长。于是整理思绪,记下这难忘的磨课经历。一、在教材解读中叩问生命的内涵1.正确的教材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文作者主要是借用三个故事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这三个故事都是小而短的。利用这个特点,在学  相似文献   
6.
一、在教材解读中叩问生命的内涵 《生命生命》一文,作者主要是借用三个故事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希夷梦》是清代初期的一部特点比较鲜明的神怪小说。作品以陈桥兵变为背景,以梦幻形式写出了闾丘仲卿等人在国家灭亡后在海外建功立业的故事。在闾丘仲卿的种种功绩中,作者特别突出了他在治河方面的贡献,小说中前后两次写了他梳理河道和防治水患,不仅记述了他的功绩,而且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他治河的方式和整个过程,这在古代小说中可谓别具一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清初的实学思潮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作者炫学的创作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人生重要阶段过渡的转轨性教育,目的是要引导、帮助新生认识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走向,认识自我和成长的途径,然而新时期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显示出一定的弊端,因此,入学教育时间应延长,入学教育内容要不断丰富,入学教育形式要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它流散世界两千多年,倍受凌辱与迫害。却能历经浩劫而不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宗教教育在犹太民族教育中作用突出。同时犹太民族的教育还具有社会性与开放性特点。家庭与政府在教育方面,理念独到,实践脱俗,使犹太民族教育成绩卓著,人杰辈出,文化传承。犹太民族在教育方面体现出来的特性正是其流散几千年而生生不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近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就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举办了研讨会。单正平教授别开生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千古名训为切入路径和尺度来评议《绝秦书》;周泉根教授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阐发《绝秦书》的奥义;王学振教授认为该长篇是中国自然灾害书写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廖述务副教授认为:《绝秦书》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学科的研究生们分别从小说史质地、小人物之死、灾难下的反思、爱情悲剧等角度,对《绝秦书》进行了多元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