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为了适应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内外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习负担。这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份宝贵的教育学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克英同志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学者知识分子 ,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胡克英同志学术成果最突出之处乃是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追求 ,他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其变化、走向和主题 ,都密切关注 ,把握得及时准确。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教育学遗产 ,值得很好地继承并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我这里试图介绍我国十年来教学理论的进展情况。为了使人们较好地理解其内容、意义和影响,有必要首先提供简单的背景材料,还势必涉及今后的趋势。因此,本文稿由三部分组成,即我国十年来教学理论进展的背景、基本情况和下一步要着重研究的课题。这一切,都是个人观察所及,远不是全面的、无遗的,而且明显地带有探讨的性质,旨在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和求教。  相似文献   
4.
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我先后写过两篇评论文章。根据新的情况,打算再谈谈一些意见,试图对20多年的争论做点回顾,做点梳理工作,突出主要问题,着重想说:对所谓的"应试教育"一定要切实作一些理论探讨;对素质教育进行理论论证一定要严肃慎重;要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坚决跳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开战""转轨"的怪圈,鉴别、澄清"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是非,将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有其合理成分 ,但更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要顺乎历史进程 ,端正方向 ,创造条件 ,提高质量。长达 1 0年围绕上述提法的讨论 ,其意义远远超出争论问题本身。它关涉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重大问题 ,引发、开阔了思路 ,进行了广泛探讨 ,获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能从中总结教育领导、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把我们教育思想理论水平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验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探讨教育实验评价标准的重要性研究教育实验评价问题,就是要为教育实验探讨正确的标准,有重要意义。教育实验评价既是教育实验过程的环节之一,又是统率全局的总问题,即怎样算得上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问题,它贯串于教育实验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理论假设,到设计方案及方案实施,控制条件,搜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誗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在理论、实践、历史、逻辑上,都是经不住检验的,是错误的。它把很多的理论问题和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至今还在流行,并影响、干扰着现实的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其后果是堪忧的,必须坚决摒弃这一提法。誗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我国教学实验的教学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这几年,我国教学实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令人喜悦。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历史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国外许多新的教改实验信息和教学论思潮的传入,起了某种催化作用;直接的原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总结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教学实验产生强烈的要求和紧迫感,再也不愿意仅凭已有的理论、指示、经验办事和按照老的方式工作了,要改革、进取、探索,要开展实验,表现了可贵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育主体哲学,就是主张教育是主体的教育哲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在世界观和认识论双重意义上,都可以说:教育是主体。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物、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组成的整体社会结构中,它有其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在学校或任何一种教育机构中,教育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多家教育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调查方的专家给出"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的说法,让人失望。对于十年新课程改革,应该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当务之急,是要立即停止"覆灭""应试教育"这个口号和目标,彻底摒弃"转轨论",果断地结束混乱局面。在正常的轨道上,调整思路,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破解我国教育的各种难题。随着社会全面改革,逐渐舒缓和克服追求升学率的片面性;依靠国家法制大环境,严格依法治教;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当作科学工作来做。十年课改的重要经验教训是,必须联系社会和国情来观察、对待教育现象;应该尊重教育改革发展自身的规律;建设高水平的团结的教育队伍。十年课改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它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再一次说明:"学生中心、经验课程、探究学习"(课程和教学应该主要使[是]学生直接经验),不能作为(中小)学校教育的独立或主导模式;要正视学校课程教学固有的内在的矛盾;重视反思历史,正确估量世界范围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