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跆拳道运动自在我国开展以来,在短短数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广大众跆拳道运动最有效途径.本文从河南省高校跆拳道运动的教学与开展现状入手,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对高校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提出自身的建议,以期对高校跆拳道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放松整理活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但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本文从放松整理活动的生理效应方面和忽视放松整理活动的后果方面阐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放松整理活动的方法和内容,说明其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苏辉 《体育世界》2013,(3):102-103
自主学习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具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现今的学生提倡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探究性的获取新知识并且加以分析、提升自身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更加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地震以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地震后幸存者,尤其是青少年,不仅面临失去亲人、家园被毁的痛苦,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心理危机与障碍,甚至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地震引起的中学生不良情绪及心理反应,如果长时间仍不能消除,就可能会成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对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造成极大的危害。体育是精神的欢愉,是生命的动力、是勇气、是正义。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愉悦,可以激发人内心的潜能,对心理健康的恢复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体育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河南省师范体育院系的总体发展战略,以推进师范体育院系的可持续发展,为河南省师范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开展以来,在短短数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从河南省高校跆拳道运动的教学与开展现状入手,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跆拳道运动的开展情况,大学生参与跆拳道运动的兴趣与动机、锻炼的效果、发展的趋向、选项课教学情况以及场地器材和师资队伍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河南省高校跆拳道运动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使跆拳道运动在我省高校中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在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创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其理念创新的关键。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与各学科间的融合发展这一方面对其重要意义进行探索,通过"保健学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心理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对学科融合过程进行探讨,进而对新时期高校体育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方向展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日益引起重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郑州市5所高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郑州市高校目前拓展训练开展状况不容乐观,课程组织形式主要以公共体育选修课为主,课程形式单一.郑州市大学生对拓展训练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功能有很高的评价,对将来人生的发展有积极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拓展训练有很高的兴趣,都愿意参加此项运动.第二,拓展训练课程刚开始试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郑州市高校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安排上也存在不同.第三,郑州市高校拓展训练教师相对不足,多以年轻的教师为主,学历、职称不高.训练场地和器材不足,影响了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教育占据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又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情操,以保证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的各项工作的潜在需求。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之下,高等体育教学与初、中等体育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