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项课题.为客观正确地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我们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寻找出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薄弱环节,这对建立相对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应的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活动,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立宪程序实践的日益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何有效地实现宪法"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功能日渐成为时下学界以及普通公民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宪法的某些方面出现了一种"庸俗化"的倾向。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对于基本权利的保障也不是毫无条件的:因为违宪审查不仅攸关公民权利的保障,其亦涉及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乃至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故需十分慎重。为此,在法治发达国家,经过长久的经验积累发展出来一些审查的程序上或者实体上的基准,以判断论争问题或者法案的合宪性。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正是为此,本刊特别向韩大元教授、郑贤君教授、杜强强博士、王贵松博士研究生、柳建龙博士研究生约稿,就违宪审查基准展开探讨,以期对中国立宪实践和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其宪法思想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五权宪法思想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 ,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人民希望的而又不惧怕的万能政府 ,从而为人民谋幸福。《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贯彻了五权宪法思想 ,但均对其作出了一定的修改。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隔阂。五权宪法追求一个善的目的 ,但其缺乏对政府权力的警惕 ,过分强调权力之间的协调合作 ,走向了贤人政治。这是在宪法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政府     
古往今来,对于和谐的论述颇多,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和谐政府进行了大胆的描述和畅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和谐政府的职能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