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俗话说“凤头赢得百媚生”,写文章若能有一个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会使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时间有限的考场作文。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每一册均有二十来幅插图。这些插图就内容看,可分成以下几类。1、风景类,如《登泰山记》中的“泰山十八盘”。2、人物外貌类,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肖像,如司马迁、马克思等;有作品中主人公的肖像,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等。3、故事情节类,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夫妻惜别”等。4、书法绘画类,如《琵琶行》中的“琵琶行图轴”等。这些课文插图多彩多姿,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时,若能巧妙利用这些课文插图,精心设计一些作文训练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人朱熹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这样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先有疑问,通过疑问激发深一层的阅读和思考,那么学生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4.
趣教文言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这套新教材在文言文内容的编排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文言文所占比重明显增多。所选的尽管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但因为相距的年代久远,又加上文字的隔阂,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之乎者也”如音乐般悦耳动听?怎样消除学生厌学文言文的心理,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情感距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纲》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注释部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课文注释的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2.词语注音、解释。3.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知识,对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教前聚焦: 《变形记》是奥地利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暴露了西方社会家庭关系的虚伪性及其利己本质。小说这一主题,生动地通过格里高尔与家人关系的描写,逐层深刻地揭示出来,从而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理解这一主题并不难,关键是作者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步一步深刻地把生活幽暗处这个令人惊悸的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教学时,抓住格里高尔与家人矛盾的冲突点,层层剖析,小说的主题便水到渠成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