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易卜生的戏剧和诗歌创作与挪威民间文学传统的联系极其紧密。易卜生深受北欧民间文学传统的熏陶,从小养成了豪迈率真的民间莽汉性格,成年后致力于挖掘民间文学传统,讴歌民族传统中的英雄气概和进取精神。时代潮流和民族传统造就了易卜生,他主动汇入时代潮流并发展了民族传统,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精神品格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汲取民间文学的语言、技巧和精神气韵开展创作,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浓郁的民间歌谣特征。易卜生诗歌题材主要来自民间文学,最常用民间意象中的林妖和水精意象。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民间歌谣的特征:歌唱的因素、回环的句式、节与节的反复、民间的机智和幽默风趣。易卜生诗歌是他生命轨迹的艺术性记录,他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精神品格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学作品是虚。学创伤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目永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保》等代表性伤口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王远年 《现代语文》2007,(11):127-128
安徒生的文学创作具有丰硕的艺术蕴涵,小说《幸运儿皮尔》于对比描绘中凸显主人公形象,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双重视阈观照下,故事的表层与故事的深层、艺术理想与生活现实、文本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蕴藏着不同的意蕴。阅读安徒生作品的读者必须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解读其创作的丰厚蕴涵。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文学作品是虚,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日记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堡》等代表性作品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贫寒家庭孩子的命运始终是安徒生文学创作关注的重点,贯穿了他大部分的童话和小说创作。《幸运儿皮尔》描绘一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经过曲折艰苦的舞蹈训练、语言文化学习和声乐教育,成长为一个著名的歌唱家和作曲家,追求成功、向往幸福是其成长的强大动力。但是,在成功的欢乐背后总是无法掩盖淡淡的忧伤,出身贫寒仍然是皮尔心中的沉忧隐痛。在某种程度上,皮尔的成长经历可以看作是安徒生以及其他一切穷苦孩子的心灵成长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