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永嘉之乱”给琅琊王氏政治带来了两个转折,一是其家族成员与朝廷政治之关系更加密切;二是西晋南渡后.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治的实际的操纵者。但琅琊王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使其内部的部分成员比如王敦等人有了觊觎朝廷政权的野心,而且也引发了其他士族群体对琅琊王氏政治的猜忌与怀疑.这就使得琅琊王氏政治在朝廷裁限以及士族抵制的形势下艰难发展。但琅琊王氏政治之基础毕竟是根深蒂固,其家族政治统治在整个东晋政治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刘裕对门阀士族政治的限制,故刘宋以后琅琊王氏成员之政治生活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门阀士族政治在朝廷政治中的逐渐淡出,因此不同朝代君主之政治理念,也便成为影响这些士族子弟参政的重要因素,加之齐、梁、陈三朝易代频仍,这样就更需要琅琊王氏之成员对不断变迁的社会政治作出适应性的选择.虽然齐、梁、陈三朝以后琅琊王氏之后人靠其祖宗之基业在朝廷政治中均有不俗之表现,在伦常婚姻方面也有与皇室通婚的情况,但此时琅琊王氏之出世入仕只不过是作为朝廷政治之点缀,已经失去以往士族群体参与朝廷政治之特征.  相似文献   
3.
吊屈咏骚传统与汉晋文人士大夫心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琅琊自秦汉以来便以其特有的地缘政治之优势受到历代朝廷之重视,由于史料记或匿乏。作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设三十六个郡之一的琅琊郡的户籍与人口的数量我们不得而知。但刘邦建汉后琅琊作为齐国之东部屏障,加之其丰饶的物产、庞大的户籍人口数量以及特有的地缘政治特点,却越来越受到朝廷政治之重视。魏晋以来随着门阀士族政治的崛起,琅琊地缘政治之色彩亦更加浓厚,虽然因战争等原因琅琊之地域以及郡制不断迁变。但琅琊却因其地缘政治之优势一直受到朝廷以及世人之关注。  相似文献   
5.
由于刘裕对门阀士族政治的限制,故刘宋以后琅琊王氏成员之政治生活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门阀士族政治在朝廷政治中的逐渐淡出,因此不同朝代君主之政治理念,也便成为影响这些士族子弟参政的重要因素,加之齐、梁、陈三朝易代频仍,这样就更需要琅琊王氏之成员对不断变迁的社会政治作出适应性的选择。虽然齐、梁、陈三朝以后琅琊王氏之后人靠其祖宗之基业在朝廷政治中均有不俗之表现,在伦常婚姻方面也有与皇室通婚的情况,但此时琅琊王氏之出世入仕只不过是作为朝廷政治之点缀,已经失去以往士族群体与朝廷政治之特征。  相似文献   
6.
晋宋之政治更迭给东晋以来诸如琅琊王氏这样的士族群体在政治上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新朝政权对这些旧的士族政治群体在权利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随着门阀政治的逐步崩解,以往士族成员之从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晋入宋的琅琊王氏成员在政治上虽然仍受到朝廷之重视,但他们的参政不仅受到了皇权政治的严格限制,而且其本人参与朝廷政治的信心也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处于易代政治之际的琅琊王氏成员的这种政治得失,以及由此给家庭成员乃至朝廷政治所带来的影响,另外,王、谢二族对待桓温逆乱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以及因这种不同政治取向所产生的矛盾,亦可看出以往相对独立的士族政治,而此时必须借助于皇权政治的影响方能彼此展开争斗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志怪小说与诗赋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予以诠释,一是诗歌与志怪小说在素材使用上的共同性,比如说神话传说、释道仙灵既可为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同时又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志怪小说中诗歌的穿插与使用,这样不仅使得志怪小说的叙事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也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志怪小说与诗赋的结合,反映了不同文学体式间彼此借鉴利用的情况,为我们全面认识志怪小说的发展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汤用彤先生治学中西兼研,触类旁通。他善于将西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运用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中,他既强调学术研究的民族性特点,国故国粹对外来学术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同时又不抹杀外来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他的“昌明国故,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为中体西用的学术研究理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接受外来学术思想如何保持民族学术传统带来有益的启示。他的“就事推论,应有分际”的研究方法,为学术研究中新旧材料的利用,以厦实证研究的学术思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西汉中前期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学术发展演化对朝廷用人政策带来的影响,反映了封建社会帝王政治与文人士大夫学术诉求之间的矛盾及分歧;士人阶层政治分歧所带来的学术思想观念的变化,往往随朝廷政治的推进实施表现的愈加明显。刘邦建汉至汉武帝当政的百余年间,“黄老之学”成为左右朝廷政治走向和文人士大夫政治选择的重要筹码。汉武帝执政后,并没有将儒学推向真正至尊的地位,我们发现像董仲舒这样一些推行儒学思想的人,在朝廷政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故透过董仲舒的政治命运及汉武帝的用人,不能不使我们对西汉中前期的这段学术政治历史重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 谢灵运的《山居赋》,虽然形式及表现手法上明显带有汉大赋雕饰励姿、求新逐奇的痕迹,但内容上却突破了汉以来大赋京观游猎的传统格局,把山水林壑等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描写的对象,从而赋予它新的内容。又由于它的创作动机是“顺从性情”,因此,情感的运用便决定了此赋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过多地追求丽质的成分,因为板滞的形式,雕饰的语言,不仅不利于表现山水自然固有的情致,而且对情感的自然宣泄也会构成一种障碍。谢灵运在《山居赋序》中说:“即事也,山居有异乎市廛”,“今所赋即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