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海放,又称沪语,是吴语区的一种重要方言。然而随着推广普通话,上海中学生使用上海话的机会越来越少,发音也越来越不标准,甚至有的90后学生表示只会听不会说。近年来,如何保护上海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立沪语日、开设沪语课,将这一声侬好传承下去。那么,目前上海中学生使用沪语的情况究竟如何?中学生对于自己家乡方言的未来有何看法?我们小记者对出生在1994年到1999年之间的100名上海初中生们做了一资小调查。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围绕安溪铁观音展开实地调查,基于它所关涉的物、人、神三个层面,从工艺、品味和宇宙观的角度展开分析。将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安溪的地理位置及它的茶史;第二,着重论述对铁观音种植与制作工艺的考察之所获,并论述铁观音这一"农作物"生产过程所蕴藏的人文关系类型;第三,对铁观音的饮品进行分析,将人文状况的视角当作分析"饮茶"活动的工具;第四,对安溪茶叶的人文关系进行历史考察,侧重从不同文化"亚传统"的特征,呈现铁观音生长的人物—文化土壤;第五,简要陈述调研的观念收获。  相似文献   
3.
传媒果代与社会人类学王铭铭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在1996年6月号《今日人类学》杂志中登出一条消息,称1996年11月30日将在曼城大学图书馆举行一次论辩,这次论辩的主题是:“(传媒)文化研究将是人类学的死因”。(1)不了解内幕者会以为,如此大胆的题目可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社会动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其动员能力不容小觑。然而,与此同时,谣言、语言暴力亦在网络空间弥漫。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动员在邻避运动中的正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今年伊始,中国的大众开始强烈关注一系列流行文化现象并投入巨大的热情。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群体、青春偶像“超级女生”、收视热点《大长今》等等,都成为中国今年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热点现象。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力邀思想界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为您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较为系统评述了当代著名解释人类学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思想影响、学术历程及主导理论,认为:格尔兹作为象征人类学"的核心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转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格尔兹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即由初步显示对宗教生活和符号体验的兴趣,到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再到对符号和文化的重新关注;格尔兹在描述、地方性知识、文化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方面都体现了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意味,即肯定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并认为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由此他也被称为反思人类学"的最早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看来,格尔兹的文化观有可能忽略文化的多元性和意识形态性,并可能导致对非西方文化的误读,但不可否认的是,格尔兹充分肯定了边缘意义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