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先秦时期,我国已形成了系统的尊老养老制度,其内容包括致仕、学校养老、减免赋役、减轻刑罚、赐杖等诸多方面。通过国家收养与家庭赡养相结合的办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这些措施和办法在当时的社会中已得到广泛的实施,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的旱灾与政府赈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尤其是旱灾,极其频繁,共计发生210次,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以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居多.频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引发大面积的饥荒;连锁发生蝗灾和疫灾等次生灾害;导致流民潮的出现和农民起义的爆发.给百姓生活、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旱灾发生后,唐朝的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考虑,及时采取了实物救助、赈贷、蠲免赋税徭役、调粟赈民及节约开支等一系列的赈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国家是实施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救助活动大体上分为经常性救助、紧急性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三大类。救助内容包括减免徭役赋税、减轻刑罚、赈济生活用品、调粟赈民、养恤、掩埋遗骸、疫病救助、安辑流民等。两汉时期的国家救助,对于化解民众的生存危机,安定人民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其救助体系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及社会应对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状况资料汇编、疫病史、对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疫病的流行状况的分析、对单项疫病流行状况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疫病防治思想、疫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疫病发生后社会的应对机制及救助措施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周礼》中已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救助制度,其救助对象主要有幼儿救助、老人救助、残疾人救助和疾病救助等。《周礼》中的这些社会救助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已得到普遍的实施,对后世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救助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红色旅游组合营销策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发展条件良好.为增加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在突出红色主题的前提下,走组合营销之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强区域整合,从而使河南省的红色旅游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修身,即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儒家的伦理学说当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须本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儒家学说中的修身理论和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特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8.
灾免,即因灾蠲免赋税徭役,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救灾措施之一。元代自然灾害极为频繁,据邓云特先生在其《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元代一百余年间,受灾总共达五百十三次。其频度之多,实在惊人![1]25这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元朝政府对救灾工作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赈济措施,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灾免,并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实施程序及蠲免标准。一、报灾、检踏与体覆至元九年(1272),元政府规定:今后各路遇有灾伤,随即申部,许准检踏是实,验原申灾地,体覆相同,比及造册完备拟合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始终把"育人"这一目标放在首位;统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间的横向整合关系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的纵向衔接关系;在坚持理论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合理建构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实际,就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这几个概念及其内涵来说,使用社会保障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不够贴切,也不够严谨。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根夯不存在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使用社会救助一词则更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实际,也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特殊救助等若干层次。除国家这个社会救助实施的责任主体之外,还有宗族救助和民间互助等形式,是对国家救助体系不足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