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毛霞  甘庆超 《东南传播》2017,(12):131-132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拳治吏为社会历史背景的应时之作。在这个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文本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没有跳出弱者、他者、客体的对象化书写范畴,并对女性品格进行了男权社会秩序的当下性规范。  相似文献   
2.
以技术对受众影响的长期效果为出发点,从异化的角度为切入点,重点剖析受众使用微信的日常体验和行为模式,提炼出微信导致受众注意力持续失焦化、个体边界持续封闭化、情感表达再建模化、互动泛空心化等四个方面的异化表征。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当今已成为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主要立足于现代高科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对受众进行着全方位的潜在性的范导与控制,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会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工具性质的大众传媒,承担了意识形态的执行和渗透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受众潜在的范导与控制的深层本质,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新的异化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曲折复杂的折射,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成为引导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孙信茹  甘庆超 《当代传播》2021,(3):79-82,85
网络直播开创了全新的观看模式,粉丝不仅"看"主播,还十分注重主播对自己的反观,进而形成一种对视的观看行为.本文分析对视中观看和反观的具体表征及其塑造出的新的情感互动方式,研究发现观看和反观共同作用,不仅确立了粉丝的话语权力,还将粉丝和主播分别构造为满载欲望和完美"他者"的角色,这也使得网络直播中的粉丝观看不仅追求视觉感官享受和本能欲望的释放,更追求一种需求互惠的满足.对视不仅形塑了观看行为的实践过程与主客关系,还催生了新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5.
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看似简单,但其背后也有着个体的实践逻辑,其对个体产生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文章以一个白族村寨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情况展开深度访谈发现,微信公众号对村民而言,不仅具有是信息获取、阅读分享、娱乐消费的常规意义,立足于村民的现实情境和他们使用微信公众号的独特行为,微信公众号对他们还具有档案记录、身份确认和情感寄托的另类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