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六月,本刊举办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计划刚在酝酿,就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同志的热情支持。最近,我们在团中央他的办公室里访问了他。一见到我们,他便高兴地说;“去年我在太原时,听说他们打算在中学生中间,开展读好书、评好书活动。这样的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后来,我跟团中央有关同志商量了,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为此,团中央学校部向各级团委发了通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不少师生大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是命题作文。一到要上作文课了,教师挖空心思地想题目,学生抓耳挠腮地诌内容。等到收齐本子,教师伏案评阅这一大堆作文时,更是叫苦不迭。学生被迫诌出来的文章,语句不通还在其次,内容空洞、雷同,令人哭笑不得。譬如,教师还以为颇动了脑筋,给学生出一题曰:《记一个雷锋式的少年》,那么,全班就会有二三十人同写一件事。时兴的,是写“捡钱包”呀,“让座儿”呀。再仔细看下去,怪了,连捡到钱包的时间、地点,让座的车次号码都能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3.
王学彦,一九四○年生,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参加编写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发表在《初中语文教材新探》、《初中语文讲稿选编》、“第五册《阅读》《写作》教案”等书中。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7日,我去北京铁路二中拜访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程汉杰同志。正好赶上他为一个高中班上高效阅读训练示范课,我便随着来校视察工作的铁道部教育局领导及一些专程来听课的专家、教师,一同走进了教学楼三楼语言实验室。这是一堂计时速读训练课。程老师走到讲桌前,先简要讲解了快速阅读原理及今天随机阅读应注意的事项,接着就随手摁动电铃,每个学生面前一台的电脑显示器上,便显现出一篇文章的标题:《文明和森林》。转瞬间,标题隐去,文章正文文字按着一定时间间隔,一行接一行地更迭显示出来。我坐在最后排,与语文教育家陶伯英先生共看一台电脑显示器。我聚精会神地随机阅读着,紧迫屏幕上文句的演进变化,终因不习惯于目力快速扫视,已有多处脱漏。约摸过了两分钟,一篇千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全市职工业余大学实行统一招生考试.试题的难度比往年大.被录取的机会比往年少,有些职工所在单位的领导又不那么支持,再加上职工本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能考上并顺利入学,是不那么容易的. 当他们一且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其兴奋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摸到了学员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6.
走进老作家吴伯箫同志的书室,我便看到在吴老坐椅旁边的几案上,放着一叠本刊开展评书活动所印发的各期《简报》。吴老告诉我说:“这些《简报》,我都看过了。你们的活动得到了教育部、团中央的支持,这很好。这说明大家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问题。我跟苏灵扬同志谈起过,语文教学,不认真抓住课外阅读这一环不行。你们在刊物上开展评选‘我所喜欢的十本书’活动,这不唯对学生读书是个推动,同时对于作家写书、出版社出书,教师教书、也会是个很好的推动。一环抓住  相似文献   
7.
申士昌同志是一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已达30年之久的老教师,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中学教研室主任.他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就教于北京八中。农家子弟的朴实和师范大学的教养,使他一登上讲台便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瞩目.学生们反映:申老师教学认真,知识面广.他当时又很年轻,能够跟学生沟通感情,在作文教学中,他更能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情实感.大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他从学校一调到区教研室,就做了语文教研方面的领导工作.他深深知道这付担子的沉重,所以他在繁忙的教研工作之余,总是把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提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也是从《朝花夕拾》里选出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反顾”,“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反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从记忆中抄出来”,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10.
一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里,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打败内外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性胜利时。延安,又是一所哺育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大学校,诗人贺敬之同志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于一九四○年来到延安,在这里饮了延河水,吃了延安的小米饭,学习了革命的理论,参加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一九四六年离开这里为止,在延安整整生活了六年。这是多么难忘而有意义的六年啊!因此,他对延安总是怀着对母亲般的思念和深情。一九五六年春,贺敬之同志从北京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