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吴梅村的《圆圆曲》,以它特有的题材,高超的笔触,流传千古.《圆圆曲》风格艳丽,辞采清逸,用繁丽的语言形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委婉,是《圆圆曲》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圆圆曲》通过对陈圆圆曲折经历的描写,记述了明清之交的重大变故.诗的开首,“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几句,记述了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史实.当时,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打着“复君父仇”的幌子,开山海关降清.清军入关,大顺军向西北退却,吴三桂占领北京.在诗里,作者没有一字明提吴三桂降清这件重大事件.但后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却委婉点出了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为了一个女子.与下文“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联系起来看,作者对这个伪君子的谴责,控苦,尽渲泄于笔下.对于吴三桂的降清行为,历来有众多的评议.吴梅村对吴三桂的批评,是在诗的内蕴之中,在“诗句之外”,有些评论者认为《圆圆曲》没有痛斥吴三桂的汉奸罪行,是作者骨头软的表现.从“诗史”的角度说,这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85年3期《吴伟业论》).但吴梅村,自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圆圆曲》正因为它对吴三桂的品评是委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小说真正的美丑对立描写自明代始,在此之前,我国古典小说讲究古典的谐美,丑还没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明以后形成了不同于古典美范畴的崇高美,而丑亦必然包含在其中,冲破了和谐统一,偏重于矛盾对立,这使我国古典小说审美趣味和趋向发生变化.其原因,一是对真的追求,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三是与小说的读者对象——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人民日报的老记者高粮同志的摄影作品,从4月4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余秋里、杨成武以及首都许多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文艺界知名人士等共约5万余人观看了这个展览。一些外国摄影爱好者也参观了展览。高粮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即开始新闻摄影生涯,迄今已有40年。这次展出的150幅照片,是从他拍摄的万余张照片中选出的。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我党我军的部分战斗历程,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许多参观者边看边发  相似文献   
4.
田永 《新疆教育》2013,(8):127-127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相似文献   
5.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国内外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上能够取得广泛一致,但对其范围却各执一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对概念中三个关键词“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及“指向”的不同理解上。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行为”“利益”都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义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禽流感H5N1病毒的发生概况及其分子致病性机理,探讨了禽流感H5N1病毒跨越种属屏障的可能途径感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H5N1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