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词的妙用     
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的词。它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起陈述作用。然而 ,有的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 ,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事物更活跃 ,在分析课文中 ,抓住这类动词 ,能启发读者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 ,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哪怕是一段或一句话,只要精心设计,都能折射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或思想。我们在阅读分析这类文学作品时,要认真品味这些细节描写的绝妙之处,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把握关键字词,彰显求异思维之妙 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特别讲究"练字",古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人们常提及的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好就好在形象生动:不仅把春风吹拂、草绿花开,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描绘了出来,而且含蓄的表达出诗人对春意盎然的喜爱之情,达到了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也勾起了人们的想像与联想.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写出了富有可爱、热闹情趣的初春,又含蓄而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特别喜爱之情.再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大"字,足以体现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一望无垠.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只有那黄河横贯其间,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所以在赏析时把握这些富有代表性的文字,会感受到诗词中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思维魅力.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正值辛亥革命过后不久。当时的中国正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于一片迷茫和混乱的状态。当然,作为中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也未能幸免于难,并且极具代表性。在先生的小说《故乡》中,  相似文献   
5.
唐朝既是封建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王朝,也是疆域、领土极其辽阔的时代。也因此涌现了大量描写风花雪月、别怨情愁的感人肺腑的墨客骚人,而且也成就了一批书写边疆风情、塞外风光的催人泪下的边塞风情作者,它成了唐朝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当时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因奇妙的图画构思成了边塞风情诗的典范。诗中的图画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文章《孔乙己》文中多次出现孔乙己那双特殊的手,那是一双多面手.它隐含着主人公太多的不幸与辛酸,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怪异的病态与腐朽. 一、一双用来排出大钱的手 孔乙己一到店,便用“手”在柜台上排除九文大钱(哪怕是身上仅有的九文钱),要一碟茴香豆,一碗温热的酒.孔乙己这时的手,给了自己莫大的信心和自尊:他在短衣帮面前极显“阔绰”,这就是读书人的优势,随便一摆就是九文大钱,可以有一碟难得的茴香豆下酒,极显高傲和气派.哪像他们只用四文钱,要一碗“素”酒,站在柜台前慢慢地喝.在长衫主顾面前,虽然不能踱着方步到里间要酒要菜慢慢的品,但也同样有下酒的东西,仅比他们差那么一个档次而已,自己也有一定的底气.在掌柜面前,表现得很踏实,喝酒付的是现钱,有从不赊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