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柯罗连科的小说《盲音乐家》讲述了一个先天性盲孩子成长为一个音乐家的过程。盲孩子天生的不幸以及从幼儿到童年生活的敏感、脆弱和逐渐萌发的顽强,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盲孩子的眼睛是美丽的,作不止一次地写到盲孩子英俊的小脸上有着一双清秀的眼睛,然而仔细看时却会发现这双眼睛是木然、呆滞不动的。美丽的东西,命运  相似文献   
2.
当前《红旗谱》的研究由单一的文本阐释走向了多方位、深向度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陈思和的“创作理想与文本叙事的错位”观点引发了有关《红旗谱》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新领域。社会历史观的渗入、《红旗谱》八种译本的介绍将推动《红旗谱》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中的研究。2005年有关红色经典的讨论、当前对红色经典价值的重新认定使得《红旗谱》文本的深层、多方位解读将持续不衰。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12月,葡萄牙的圣诞气氛已经很浓了。街上到处是美丽闪亮的彩灯,人们在门窗上悬挂各种圣诞饰品,购买圣诞特色食品,给亲朋好友准备圣诞礼物。节日临近,人们的心情满是喜悦和期待。圣诞节前一周,邻居老两口邀请我去他们家吃午饭,因为我计划过节期间外出旅行,所以老两口要提前请我吃一顿"圣诞大餐"。一进门,满眼浓郁的圣诞色彩:门  相似文献   
4.
戴乃迭翻译的英译本《红旗谱》忠实地遵循了原著,很好地传递了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保留了原文生动、形象的特征,语言简练。同时,对于原著中地方色彩浓厚的人物语言,戴乃迭在尊重原文、传神达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虽然生动性、形象性、韵味性有所减弱,但基本体现了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以当代文学中第一部描述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为中心,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中有关分家的描述,探讨推行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基层政权对民间习俗的巧妙借用,以及政治力量推行下的分家习俗对农村传统大家庭和家庭伦理、家庭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藁城市牛家庄村发现的<贾增文日记>,涉及村内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内容,展示出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相互碰撞的具体场景.其中的大量例证表明:在集体化时代,一方面,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话语通过底层行政网络的运作到达了乡村社会的最底层,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的面貌,重塑了底层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的大力改造和强势渗透,底层农民仍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调适性,乡村社会中旧有的传统习惯、习俗和价值观仍然坚韧地塑造着农民行为.正是这两股来源不同的力量的合力引导着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红旗谱》中赶鸟、杀过年猪、过年、丧葬、生育等丰富的民俗描写对于情节的构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使《红旗谱》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另一方面也促成了梁斌竭力追求的民族气魄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唐代士子在小说创作中,所以钟情于人鬼恋题材,既基于对五姓婚、门阀婚的反抗情绪,更体现了文人传统的艳遇情结。而对女性或艳丽绝代、出身高贵或丑陋妖异、害人性命两种极端形象的塑造,则反映出男权中心社会的女性想象。  相似文献   
9.
《红旗谱》中的冀中方言用语使其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文学特征,在情节构成中具有显著的叙事功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展现了浓郁的冀中乡村风情;构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深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红旗谱>中的冀中方言俗语使其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文学特征,在情节构成中具有显著的叙事功能: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展现了浓郁的冀中乡村风情;构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深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