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俊骞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49-52,72
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江有诰在古韵分部、阴入相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得益于他对材料的广泛占有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吸收,并在方法上积极探索从而做到"后出转精"。当然,受时代、个人的局限,其古音研究在韵部分类上未能至于尽善,未能形成阴阳人相配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2.
马重奇教授在闽方言韵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他搜集材料的全面、研究方法的科学有效及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有关。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韩愈古体诗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定作对比,观察到二者在韵类的分合上有一定差异,认为韩愈古诗用韵较《广韵》更宽。  相似文献   
4.
黄侃的古音研究中处处表现出系统论的思想。如古韵分部中贯穿的阴阳入对转的思想、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对古本音的认识与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以《康熙字典》古文作为研究古人隶定方式的材料,总结古人的隶定方式,发现有的是照古文字的笔划直接隶定,有的则是根据通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有的则采用综合隶定法;分析隶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造成同一构字部件的异形或不同构字部件的讹混,乃至出现异体字。  相似文献   
6.
《康熙字典》对:占文的搜罗可谓宏博。全书十二集,列有古文的字头近一千三百个,所收录的古文异体更多达二千二百字。经过梳理,发现它们与字头之间不只是异体字的关系,还有假借、同义换读等关系。在利用《康熙字典》古文材料时,一定要细加甄辨,查明真伪,区别对待这些材料,发挥其在古文字研究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龙启瑞在《古韵通说》中用“转音说”,即双声关系解释先秦诗文中的特殊押韵情况。龙氏的“转音说”,即传统小学中的音转,而非为龙氏独创,但表明音转问题与声纽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林玉山教授的著作《世界语言学史》内容全面,努力贴近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对语言学史的分期合理。突出了不同时期的语言学研究特点;安排上主次突出,详略分明;语言朴实严谨,适宜于一般语言文字研究者的阅读需要;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好书。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标点整理本《康熙字典》,在篆文安排体例上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编者误将"篆文""、小篆"视作内涵相同的一组概念,忽视了《说文》中的篆文和《康熙字典》中的字头、隶定古文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