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南部的农业主要存在旱洪雹渍自然灾害、广种薄收、小农经济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农业经济发展规律考虑效益优先原则,在本区域应走和谐农业、特色农业、城郊农业和循环农业之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混合岩化作用和混合岩成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油气水组合的圈闭构造,在地下深处能形成重熔岩浆,富含气体的岩浆能导致圈闭隐爆而上侵入,研究认为,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就是在这种圈闭隐爆过程中产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体系是由系统组成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以“老三论”为指导思想,精心构建“施控”、“受控”、“反馈”三个硬件系统和“标准”、“制度”两个软件系统,把“教学标准”通过“管理制度”贯穿于“施控——受控——反馈——施控”的闭环循环过程之中,其目标是使输出值合乎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的构造背景是"两堑夹一垒".中生代以来,龙门山倒楔顺行,由地垒发展成横弯背斜;其东侧的正硬楔下降,仍然是地堑,形成了四川盆地;其西侧的正硬楔上部演化成软楔,软楔运动造山,形成了松潘-甘孜高原.伴随楔块运动,主要来自于四川盆地正硬楔底部的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茶坪山、龙门山等背斜圈闭内大量聚集.当圈闭内的流体能够冲破盖层时,便发生隐爆,形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余震及其山崩地裂等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长期遭受剥蚀的豆家岭—汞丹山地垒必然要发生间歇性均衡补偿,瞬时性的上升必然导致地震的发生,这就是本区地震形成的大背景.大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圈闭隐爆,因为隐爆能够形成岩浆通道,让高密度的岩浆不断向上侵入,能起到有效地均衡补偿作用.郯城大地震极震区的地质背景具备隐爆地震的圈闭聚气—熔融岩浆—隐蔽爆破—楔块运动的形成条件,因此认为郯城大地震是圈闭隐爆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倒楔顺行、倒楔逆行和过渡类型楔块运动地震模式,宏观解释了世界地震带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两堑夹一垒”楔块运动系统中,由于倒楔的运动能导致其质量变小,惯性变小,容易变动;长宽比大,横向薄弱,容易断裂;底面积大,岩浆富集,容易隐爆等原因,所以能引起地震,这是倒楔运动与地震带相关联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变质岩中的金刚石是在地壳还是在地幔中形成的,是地学中争议很大的问题.分析认为地壳中存在楔块和楔块运动,正楔块运动应有增压效应,能使地壳底部一定区域内的压力成倍增加.正楔底部的增压效应与其厚度成正比,与其下底面积成反比.正软楔的运动则是保持下底面积不变、岩石不断增厚的过程,能导致增压效应不断加强.因此造山带(正软楔运动)地壳的底部是形成高压变质岩和金刚石等高压变质矿物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第二课堂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之一.高校的教学由于受标准课时的限制,学生有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把自由时间充分利用到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上来,本文构建了一个“4414”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出了第二课堂的运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原特大地震的震中位于"两堑夹一垒"楔块系统中。由于在海原—同心地下20km深部发生v=6.1km/s的低速层,且莫霍面有上拱现象;西华山—六盘山倒楔强烈上升,已由地垒演变成横弯背斜,形成了包括西华山、南华山在内的若干穹隆构造。低速层就是富含挥发组分的熔融岩浆层,穹隆就是优良的"串珠状"圈闭构造。岩浆底辟是导致倒楔上升的主要动力,圈闭隐爆是形成海原特大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