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史文本化是20世纪历史哲学叙事转向后的一个重要命题,彰显了语言的建构作用。当语言成为问题,神性、历史、真理便不再具有确定性,一个又一个充满悖谬的人物形象也由此诞生。在这一背景下,翁贝托·埃科的小说《波多里诺》就集中体现了主人公波多里诺的悖谬性。本文分析了自称说谎者的波多里诺虽然谎话连篇却体现出对亲情、爱情、友情和追求的真诚。他的谎言处在亦真亦假的边缘,质问了历史与真理;他的追寻更是来源于虚构,但他的孜孜以求却与其他人利欲熏心地着眼于现实利益形成鲜明对比。至此,虚与实不再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荒岛小说这一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基本遵循了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和回归社会的情节模式。《鲁滨孙漂流记》、《蝇王》和《昨日之岛》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充分表现出荒岛小说在空间意义、欲望表征以及终极指向三个方面哲学意义的流变。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昂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到《蝇王》对这一精神的摧毁,再到《昨日之岛》中温和的反思性重建,展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一元到多元,从"务实"到"务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美国生态文学家艾比的名作《沙漠独居者》为当今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研究提供了以下启发: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生态审美旨在感悟和表现自然全美,不仅仅是优雅、整洁、对称的自然美,还包括恐怖、残酷、混乱无序、不可驾驭的自然美;生态审美的必要前提是融入自然,与自然物建立主体间性关系,感悟自然的原本存在,顺应自然规律,参与自然进程,接受自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