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葵阳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3):16-18,37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Tiao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深,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是一位擅长于运用对比与衬托手法刻划人物形象的高手 ,他能够使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更加不同 ,也能使性格相似的人物在对比与衬托中显出明显的差异。平儿与袭人的身份相对于主子而言均是奴才 ,且两人同样是温柔、和顺的 ,可平儿的柔顺中透露出善良和正义 ,柔得令人怜 ;而袭人的柔顺中表现出世故和媚骨 ,柔得叫人厌。袭人是甘心做奴才的奴才。她本来是贾母的婢女 ,因贾母担心宝玉身边没有竭力尽忠之人 ,遂将袭人给了宝玉的。谁知 ,“这袭人也有些痴处 :服侍贾母时 ,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 ;如今服侍宝玉 ,心中眼中便只有一个宝玉…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高校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人文教育核心课程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语文必须尽快从"边缘"向"核心"迈进.为此,高校领导和大学语文教师越须树立科学的大学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观,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语文的研究、管理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不成熟”的领袖人物中,瞿秋白的人格是独具魅力的。这种魅力来自其独特的文化个性:“本我”的书生本色、“自我”的志士情怀、“超我”的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5.
白葵阳 《科教文汇》2009,(15):220-220,222
袭人与晴雯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副本,这已是红学界的共识。她们同是贾宝玉身边的丫头,性格及处世方式却完全不同.因而导致她们在贾府的地位结局也迥然有异。温柔和顺、有心计、会做人、懂得隐忍的袭人和率直纯真、性情刚烈、不懂处世艺术的晴雯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儿中构成了两道独特的风景,也充实了代表中国文化道德精神和诗性精神的薛宝钗、林黛玉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6.
袭人与晴雯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副本,这已是红学界的共识。她们同是贾宝玉身边的丫头,性格及处世方式却完全不同,因而导致她们在贾府的地位结局也迥然有异。温柔和顺、有心计、会做人、懂得隐忍的袭人和率直纯真、性情刚烈、不懂处世艺术的晴雯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儿中构成了两道独特的风景,也充实了代表中国文化道德精神和诗性精神的薛宝钗、林黛玉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7.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高校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人文教育核心课程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语文必须尽快从“边缘”向“核心”迈进。为此,高校领导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大学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观,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语文的研究、管理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9.
白葵阳 《科教文汇》2010,(11):82-84
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是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的因素是:明确研究的基本要求;创设研究情景;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实践证明,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新的教改课题和研究领域,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白葵阳 《科教文汇》2011,(14):70-73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