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文章以阐释孔子“和而不同”思想之渊源为切入,剖析了儒家学说在促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建构方面的人文理想,而古代社会系统对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也正是建构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当代大学的本质体现.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倡导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任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文化中,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总纲,是规范人行为的灵魂,仁就是爱人,是一种道德观念和品质,既包含有多方面的情感原则,又构成人们复杂的心理要素,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总则和根本要求。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从修养的主体上看,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宗法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家伦理对当代道德建构的启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道家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道德建设能够起到一种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其现代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贵生保真,顺任自然的伦理原则;二是“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三是超越生死、化同大道的人格追求;四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道家伦理的研究,将其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改造、整合到当前正在建构的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白西乔 《科教文汇》2013,(20):188-189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又是社会繁荣的助推器。而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树立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当代大学的本质体现。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倡导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任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