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依据这一理念,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插问问题(或称接下碴儿)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体现,应该提倡;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插问问题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何况喜欢插问、“接下碴儿”的学生,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不举手直接插问的更是如此。因此,他们认为,允许这少数几个学生不断地插问,就抑制了更多学生的思维,牺牲了更多学生的利益,阻碍了更多学生的发展。这是对绝大部分学生的不尊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您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插问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