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伊芙琳下定决心迷离苦难,却终在出逃前精神瘫痪的荒谬结局印证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伊芙琳由于长期处于都柏林人的"注视"之下,终被异化为不自由的"物",交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未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等待戈多》中所揭示的人类生存图景为中心,从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他人三层最基本的生存关系入手揭示了“等待”的意蕴,即以等待对抗虚无正是人生的顽强姿态,以过程消解结果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韩礼德对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的界定为基础,通过对一篇学术采访中一段节选的分析,从话语标记语的角度对其在语篇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概念功能是相对薄弱的,但其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为很好的理解学术采访这类语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伊芙琳下定决心逃离苦难.却终在出逃前精神瘫痪的荒谬结局印证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伊芙琳由于长期处于都柏林人的“注视”之下,终被异化为不自由的“物”,交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未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