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一课光的行进一、教材分析《光的行进》一课通过节日夜景图,启发学生联想更多的光源,启发学生认识常见光源,并对光源进行分类。教材中通过透射密林的阳光、乌云后面射出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等三幅插图,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光是沿直线行进的。随后用手电筒的光束穿过三个带孔纸板的实验则是验证光的直线行进。  相似文献   
2.
瞿晓峰 《科学课》2008,(11):12-14
第一阶段:激活思维,凸显主题 师:这是一张用红色墨水染过色的纸团,老师把这张纸扔到水中,会怎样?  相似文献   
3.
瞿晓峰 《中国教师》2008,(15):53-55
<正>公民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一棵桂花树教学主题:《假设》(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执教教师:葛军(红梅中心小学科学教师)学生:中山路小学四(一)班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葛老师在赞赏中山路小学校园绿色风景的同时,提出有一事物让他感到困惑,并向学生展示摄像短片:道路两旁的桂花树  相似文献   
5.
蒋娜  瞿晓峰 《科学课》2010,(1):18-21
一、教学分析《电磁铁》一课共有四个教学环节。第一,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后续的探究活动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第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用各自做好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发现各电磁铁吸到的大头针数量不一样,通过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大小的差异呢?学生通过假设以及对比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瞿晓峰 《科学课》2008,(6):6-10
一、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概念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的状态"。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指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都是不断变化的,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比较复杂而多变的  相似文献   
7.
在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展开自主性、实验型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系列。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摆弄、操作和思考,才能在洋溢着儿童乐趣、生活情趣和科学意味的有效探索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学习达成。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和空气阻力的作用。2.针对科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自主设计实验,并能够自发地在实验中完善实验方法。3.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实验,学会辨证地看待科学现象。了解相关的科学史,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地论证中进步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壹圆、五角、壹角硬币若干,鹅毛、牛顿管等。学生准备:水彩笔、科学记录本。教材依托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假设与搜集证据”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师:林老师带来三种硬币,大家看一下,分别是壹圆的、五角的、还有壹角的。今…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日渐深入、教学研究日益成熟的今天,同课异构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方式。同课异构指的是针对相同的教学主题,两位或多位教师灵活、有侧重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0.
瞿晓峰 《新课程研究》2009,(10):141-142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积极地认识、主动地探讨的一种心理倾向。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初中学生正处在发育的旺盛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他们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