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孟子认为"色"乃人性之本,在"色"与"礼"的关系上,以上位的"仁"为根本原则;孟子从婚姻血缘关系出发,认为男女结合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但是对于两者结合的规范也有灵活的应对,总体上对男女结合持积极的态度。虽然孟子出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家庭中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现象,但是孟子尊母则反映了母亲这一女性角色的特殊之处以及儒家对孝悌观念的重视,在事亲礼仪的秩序上,对待父母并无差别。建立在"仁"与"礼"基础之上的两性相处之道,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家国同构关系的秩序体现,孟子正是围绕家国秩序的根本格局从而对男女两性进行性别定位。  相似文献   
2.
《周易》一书中的阴阳观念多被讨论,与万物相关涉,但是其对于两性的分析却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周易》对女性的定位.《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如何与现实中的两性定位和差异相关联的,乾坤两卦如何与男女之意相关,《周易》的编纂者其性别定位是什么,以及《周易》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是如何展现的,这些内容都值得我们审视探究,以古代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来分析现实中的两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别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对公共领域、自由、正义等有关"公"话题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观念。此特色体现在"公"通过与"私"反义对举的方式得以界定,且内涵随政治社会的历史变化而损益。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公"观念对其后"公"思想的发展无疑具有基础性、源头性的深远影响。孔子"公"观念本身就包含政治意蕴。对孔子"公"观念进行政治解读,不仅为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维度,而且为厘清公私观念内涵的历史演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化刀为刃——破有涯无涯之限而任逍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生主>一文,庄子从"有涯无涯"的矛盾开始,指出以"道"为指引,教给人们如何养生.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事情背后所遵循的"道",只有遵循"道"这个"刃",才能如解牛一般逍遥自由.继而从"道"的角度理解"右师一足"和"秦失吊唁"的故事,可以得知只有超越差别超脱生死,视万物为齐一,才能安时处顺,自在逍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