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第三块大陆,最后的故土》是印裔女作家裘帕·拉希莉的小说短篇集《疾病解说者》中的最后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印裔美国人,先后在印度、英国及美国生活的故事,体现了众多远离家园的人们对于追求幸福生活地渴望、通过解读故事中主人公家园意识地流动与变化,旨在探析家园与文化、家园与归属感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拉希莉对于流散语境下家园意识提供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为一个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交错互动的国家,正确定位其文化身份对于美国人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亨利.詹姆斯作为精英文学的代表,早在20世纪初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文化身份的重要性,其作品《奉使记》中主人公斯特莱塞对自我身份的追求深刻的反映了这一主题。文章基于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通过分析斯特莱塞对身份探寻的过程,得出斯特莱塞对身份的追求不仅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大美国人民对文化身份感到模糊的现状,同时也传达了詹姆斯对于美国文化该如何发展的的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3.
《帕梅拉》中的女性主人公帕梅拉的人生经历可解读为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分析其形象由反抗到妥协的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认为帕梅拉虽然有反抗的一面,但其形象实际上仍然是英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小说作者理查逊通过描述帕梅拉反抗以及顺从的两种形象达到其说教目的,表达了理查逊提倡遵守传统道德观念的主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