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化学围绕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身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解决一些身边的化学问题"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中考中出现大  相似文献   
2.
祁晓黎 《辽宁教育》2023,(21):53-56
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再认知,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把石蕊作为酸碱指示剂,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前后发明的。几百年后的今天,波义耳的这项发明仍然被广泛地应用着。在我国中学教材中,石蕊试纸和石蕊试液都是基本的酸碱指示剂,所以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那么,这么明确的地方,有什么迷惑的呢?从教材理论层面上讲是明确的。但是,从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